装香烟,万宝路多少钱一包,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燃烧的香烟

工業設計的紅利與內卷

時間:2022-04-11  發布者:sdszbzz 

其實很早就想說說內卷的話題,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在說內卷,我尋思,這個我可以講講呀,以為自己很懂的樣子。

但真想說點什么,卻沒有任何思路,我發現自己確實沒想明白,于是一直就沒寫。

最近又看到一些的標題,類似:工業設計有沒有錢途,為什么學工業設計的人越來越少了,之類的內容。

就去看了看別人是怎么說的。看下來,好像也沒有什么新東西。

直到昨天看完了這本書,劉潤的《商業簡史》,我才看到了新的思維模型。

今天就說說書里的這個思維模型給我的啟發。

話說,有個海灘。剛剛向游客開放。一個小伙住海灘邊上,整天無所事事,看著海灘上那么多游客,心想,要不我賣點什么吧,掙點錢。

于是他就把自己家的冰箱拖到了沙灘上,然后進了一大批可樂,做起了賣冰鎮可樂的生意。

游客看到了,大夏天的正好熱得厲害,就去問,多少錢一瓶呀?

小伙說30塊一瓶。有的游客覺得貴,就走開了,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游客愿意買的。所以小伙的生意挺不錯。

小伙的進貨價,每瓶可樂是3元,每瓶可樂消耗電費0.2元,所以他每瓶凈賺26.8元。

這下,小伙可發了大財了。

好,這個你聽懂了。問,這個小伙掙的26.8元叫什么?

劉潤老師說,這個叫做紅利。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

為什么叫紅利,而不叫別的什么?不急著回答,我們先往下看。

可想而知,小伙這生意不可能維持很久。因為游客里也有機靈鬼,一看這家伙很爽嘛,這生意我也能做呀。

于是來了第二個小伙。也搬來冰箱,到海灘上賣冰鎮可樂。

完了,第一個小伙有競爭者了。

那么第二個小伙會賣多少錢呢?他賣20元一瓶。

這可夠狠的,對第一個小伙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啊。游客都去第二個小伙那里買了。

那第一個小伙也只能跟著降價。

真是禍不單行,這時候又有更多賣冰鎮可樂的小伙涌入了海灘,加入了這個競爭。

一下子把這生意,推到了充分競爭的狀態。可樂的價格一落千丈。

最終,全海灘賣的可樂價格都跌到了底,一瓶賣3.3元。撇去每瓶消耗電費0.2元,每瓶只能賺0.1元。

好,這個你也聽懂了。問,這些小伙掙的0.1元叫什么?

劉潤老師說,這個叫做工資。嘿嘿,工資這個詞我們最熟了。

原來,“紅利”這個詞是用來區別于“工資”的。兩種收入是不同的。

每當一個大機會出現的時候,一定會產生巨大紅利。就如第一個小伙掙的錢。

劉潤老師說,紅利的本質,就是沒有競爭。沒有競爭,收入自然非常高嘛。

但是,怎么可能一直沒有競爭呢?當然不可能。

劉潤老師說,紅利的特征,就是時效很短。一切紅利終將變成工資。

在這個場景中,3.3元一瓶,還能不能再低呢?

每瓶只掙0.1元,大家的價格都到底了,再降價就不賺錢了。

但你可以看到,還有新的小伙不斷加入這個賣冰鎮可樂的大軍之中。

這,就是內卷了。已經快不賺錢了,怎么還有人往里擠呢?

有幾個小伙決定退出了。

這樣真沒意思,還不如去海灘上撿空可樂瓶賣錢掙得多呢。

好,這個思維模型,我們先說到這里。(后面還有)

我們來看看,它與工業設計行業中的哪些現象原理相通。

遙想二十多年前,稀缺的工業設計師,一張手繪草圖,就可以賣5~20萬。

這錢叫什么?叫紅利。

為什么會有紅利?因為這是一個新的行業出現了,剛出現的時候是沒有競爭的。

但是,紅利能長久嗎?肯定不能。

之后就像海灘上不斷有新加入的賣冰鎮可樂的小伙一樣。

各種名稱的工業設計公司遍地開花。

于是就像冰鎮可樂的價格從30降到3.3是一樣,工業設計的收入開始急劇下降。

因為紅利出現了,所以工業設計公司開始大量出現。

又因為工業設計公司大量出現,所以紅利很快就消失了,變成了工資。

但這個時候仍然有新的設計公司加入,于是出現了內卷。

再看工業設計教育這邊。

高校在以每年幾十萬人的速度生產著畢業生。

可想而知,畢業生中,能有幾個去做工業設計呢?

并非所有人都因為不喜歡這個專業,真的是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啊。

而因為內卷,設計公司也不怎么招人了,反而要開人來緩解成本壓力。但是總需要有人干活呀,于是設計公司把目光移到了校內,那些還沒畢業的同學,找他們來實習,實習工資可是比畢業生的薪資要求低得多呀。

那些從設計公司離開的設計師怎么辦呢?

走!內卷去。

這時候,工業設計校外培訓出現了。最早的培訓內容就是手繪。

想象一下,二十多年前,當一張手繪能賣幾萬元的時候,會有人去教手繪嗎?當然不會啦。

有人進入培訓行業就和海灘上有人改行去撿空可樂瓶子是一樣的。這是內卷的信號。

不過手繪培訓也有它的紅利期。因為最開始的時候一樣是沒有競爭的。手繪培訓興起,緊接著就是建模和渲染培訓了。

紅利期的特征就是時效短。

去學手繪,去學軟件的人,學完了還是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們出門就在旁邊另開一個培訓班。這不就是在給自己生產競爭對手嘛。

看著這內卷的畫面,一片哀鴻遍野,你一定對工業設計死了心了。

不過別著急,你有沒有發現,這個紅利到工資的內卷規律與工業設計專業無關。它其實發生在社會的方方面面。

那怎么破?

我們繼續說這個思維模型。為了區別于之前海灘上的“小伙”,我們把接下來的主角叫做“小哥哥”。

同樣住在海灘邊的小哥哥,他看到第一個小伙賣冰鎮可樂并享受到了巨大的紅利。心里當然是羨慕的。

但是他想,如果自己模仿這個小伙,也去賣可樂,那紅利自然就沒有了。何況自己不去,也會有別的人去,紅利總會消失的。

小哥哥心里很清楚接下去會發生什么,所以他打算再觀察一下。

果然沒多久,海灘上就布滿了賣冰鎮可樂的。

小哥哥這時候想明白了,于是他也弄來了自己家的冰箱,批發了大量的可樂。他也準備賣冰鎮可樂去了,但他還有另一個法寶。

他看到,很多游客買了冰鎮可樂,喝兩口之后就會把可樂放在沙子上。由于沙子被太陽曬得滾燙,冰可樂一會就變成了熱可樂,這個時候,大部分游客也就不喝了。所以海灘上留下了很多只喝了一半的可樂瓶。

這樣的話,游客其實是花了3.3元買了半瓶冰鎮可樂。

所以小哥哥找了一家工廠,定制了一種保溫杯套,類似咖啡杯上的紙杯套,正好套在可樂瓶上,可以保證,一瓶冰鎮可樂賣給游客,在游客喝完之前,可樂還是很冰爽的。

(這里的保溫杯套就是個比方,不要去想它是什么材料,怎么實現的。)

保溫杯套,進貨成本是1元一個。小哥哥把他的冰鎮可樂定價為6元一瓶。保溫杯套是免費送的。

游客現在花六元,就可以享受一整瓶的冰爽可樂了,而原來游客花3.3元只能享受半瓶。

這樣一來,可樂成本3元,杯套成本1元,電費0.2元,那么賣一瓶可樂,小哥哥凈賺1.8元。而其他人還是只能賺0.1元。

小哥哥的店鋪一下子紅火起來。其他賣可樂的小伙們,紛紛破產失業或者轉行了。

小哥哥找到了新的紅利,他甩掉了一大批競爭者。

不過小哥哥也知道,只要是紅利,很快就會結束。因為他看過劉潤的書。

劉潤老師說,雖然紅利變成工資是必然趨勢,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制造“護城河”,來維持一部分紅利存在的。請記得“護城河”這個詞。

果然,沒多久,這個奧秘就被所有人發現了。很多小伙開始學習小哥哥的方法,也去訂購了保溫杯套,使得帶杯套的冰鎮可樂,價格從6元一瓶,降到了4.3元一瓶。

就這樣,紅利再次消失。

聰明的小哥哥早已發現,天氣炎熱,海灘上店鋪很多,供電不穩定,他配置了太陽能電池板用于發電,買了蓄電池和穩壓器用于穩定電壓。他又購買了保溫效果更好的冰箱用于儲存可樂,又把電力的消耗降低了。

于是他成為了海灘上,可樂冰鎮效果最好,用電成本最低的店鋪。所以,他也是海灘上收入最高的人。

小哥哥所做的事,就是劉潤老師說的,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做的比別人好一點點。

這時候,小哥哥的收入被稱為“利潤”。利潤不同于紅利與工資。它遠不如紅利那么大,卻比工資稍微高一點。

但是,他所做的,別的小伙也能做,時間一長,護城河還是會失效的。那樣利潤就不保了。

所以小哥哥需要搭建更加牢固的護城河,讓別人很難效仿,他才能長久地保持稍高的利潤。

思維模型就描述完了,在劉潤老師舉的例子上我稍作了修改,希望更方便你理解。

你可以看到,小哥哥的做法實際上打破了從紅利不斷變成工資從而內卷的死循環。

那我們把視線再拉回到工業設計中。

你一定覺得遇到紅利是很幸運的事吧。那它有沒有壞處呢?有壞處。

就是當一個人因為運氣好而占到了紅利的便宜,但是他本人卻不知道那是紅利的時候,他會以為,一定是自己優秀的戰略眼光讓自己成為了人生贏家。

他并不知道紅利是很短的。他只會感覺自己終于等到了人生的上升期。

當最早的工業設計師可以靠手繪賺很多錢的時候,他只會去畫更多手繪,賺更多錢,而忽視別的技能的提高。因為他的收入已經證明了他是成功的。

他賣了手繪方案,隨后直接看到了量產產品的實物。他以為都是自己的優秀,成就了這個產品的上市。他原本對工業設計的認知可能都還不全面,現在紅利這個魔鬼更加扭曲了他的認知。

只要紅利一消失,他便不再有生意,他的自信心會受到嚴重的打擊,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夢。但大多數人是沒有辦法面對現實的,反而會維持處在紅利之中的那種驕傲和自信。

其中一部分人,作為最早一批的工業設計從業者,順理成章地進入高校當老師。他們對工業設計的誤解,以及對紅利的無知,可能影響到他們傳遞給學生的價值觀。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吐槽過很早遇到過的工業設計老師,借用楊笠的話,“他們那么普通,卻又那么的自信。”

所以紅利的一個弊端,就是讓人誤以為是自己非常優秀,而對它產生了路徑依賴,從而把自己鎖死。

不僅手繪,建模和渲染也有類似的現象。

記得我大學的時候,正是那個紅利風口,能建模和渲染的人都是神。

當時會建模和渲染的人因為過于稀缺,無論是學校里還是社會上都對這類人才格外青睞。

這波紅利來的比手繪更劇烈,以至于扭曲了大多數人對工業設計的認識,讓人以為工業設計基本等于建模渲染。

當建模渲染的培訓和教程到處都是的時候,說明這個紅利已經過去了。

在這個思維模型下,今天很多抱怨工業設計待遇低的現象并不難理解。

因為一波又一波的紅利期都已經過去了,剩下能看到的都是工資和內卷。

不少學生是期待自己將來可以追逐到紅利的。因為我們聽了太多的紅利故事了。所以會有同學覺得我這樣的大齡設計師,干了這么多年還是老樣子,真是沒混出什么人樣。

我很理解這樣的想法了,因為紅利對人的誘惑實在太大了,雖然它短暫,但它畢竟是真實存在的。既然別人能遇到,那么我也可能。

所以有一個人群被稱為套利者,是專門追逐紅利的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火就做什么。

之前有一個同學問我,說自己花了很多時間鉆研Grasshopper參數化建模,有了不錯的技術。他問我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展。

我想了想說,我也不太懂,應該向Grasshopper培訓發展吧?

他就懵了,問我為什么。

我說,Grasshopper好像對工業設計用處不大吧。只有培訓才能掙到錢吧。

他聽了非常失望。

我猜他那時候投入大量時間學習Grasshopper,可能是因為看重了參數化建模突然興起的這個紅利。

但等他學成之后,這個紅利已經消失了。

如果紅利沒有消失,他又怎么會來問我該怎么辦呢?

培訓行業就是紅利消失之后最后的喘息機會了。

不知道他后來怎么樣了。這大概就是套利者的普遍宿命吧。

這里并不是說學習Grasshopper不對,我自己也學。

我只是強調動機。

如果你是為了追逐紅利去的,那么紅利結束你自然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如果你真的是熱愛參數化建模,那不需要別人指點。成為高手,就是自己終身的目標。

反觀我自己的專業歷程,我沒有趕上任何一波紅利。

我也很慶幸自己沒有遇到任何紅利。因為它太具有腐蝕性。

而我始終在忙于建造和加固我的護城河。

我覺得工業設計這個專業,可以建造的護城河是比較廣泛的。

08年,我在德國設計公司只呆了9個月就離開了。

很多人不理解,之后總有人問我為什么離開那么好的工作機會。

我當時并不懂劉潤老師說的這些內容,但我明確的是,我不能只會設計電動工具,我必須會設計更多產品類型。越多越好。

如果只會設計一種產品類型,那么我跟只能賣冰鎮可樂的小伙是一樣的,最終只能落到拿工資或者被淘汰的地步。

不但要會設計更多領域的產品,而且要在每個領域中盡可能地更專業,這就等于是把護城河挖的更深更寬。

從電動工具,到電動代步工具。從手持儀器,到醫療設備。從心臟起搏,到體外循環。從工程機械,到農用機械。從火箭發射,到宇宙空間站。所有偶遇的與工業設計相關的領域,我都會鉆研一下。

而練習演講與寫作,目前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也許能為自己以后做一些職業培訓工作打好基礎。

說了這么多,我需要給剛進入這個專業的同學們梳理一下。

首先,在學校里,你的任務是先成為一個能賣冰鎮可樂的小伙。你需要有可樂,有冰箱,還要有電。也就是練好你的基本功。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專業,就另當別論了。

快畢業的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人轉了方向。有的人轉了交互,有的人轉了平面,有的人轉了產品經理。

這就相當于你看到,有的人去海灘撿空瓶子賺錢了,有的人去海邊給別人拍照賺錢了,有的人甚至離開了這個海灘。

看到身邊同學的各種動作,正常人都會慌張。懷疑自己是不是錯過了什么。

通過這個思維模型,我想告訴你:不用慌。

因為哪里都用紅利。紅利不分專業。

同樣,哪里的紅利都一樣短暫,不管轉去什么方向,只要沒有自己的護城河,他們最終都將淪為一個拿工資的打工人。

如果你也沒有什么更好的去處,要不就立馬在此處開始挖你的護城河吧。

不過剛來到海灘的時候,你肯定先要內卷一段時間的,先拿一會工資。

記得有句話,我們以前老師經常說,說我們剛畢業就失業。

這也算是內卷的另一種表達吧。但我有不同的想法。

我覺得追逐紅利的人是以內卷告終的。

而追逐利潤的人,應該是以內卷開始的。

鼓起勇氣踏入內卷的戰場,試著進步和提高。

你如果能在某個領域獲得足夠的經驗,那么這段護城河可就結實了。可以再換下一個產品類型。

今年我參加的兩次比賽,也是對自己從來沒有設計過的產品類型做一次挑戰,希望能拓寬護城河。

知道了紅利,工資和內卷之后。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工業設計學生,所能看到的大多數現象都是工資和內卷。而聽的最多的故事卻又是紅利。

比如,我們能看到,找工作的內卷,考研的內卷,設計培訓的內卷。畢業后走上社會,最先看到的人,也都是拿工資的打工人。給人一種絕望而沒有未來的感覺。

而我們在書本里或者是紀錄片里見到的設計大師們,基本都是紅利時代中的人。(這里我不點名了)

為什么他們年紀都比較大?因為他們趕上了二戰后工業崛起所帶動的工業設計的第一波紅利。

學生多看紅利故事,是有一定的鼓舞和榜樣作用的。但紅利故事與現實內卷之間的差距如此明顯,會讓學生覺得非常的分裂。

這里沒有對前輩大師不敬的意思。但是,僅僅從紅利的角度來看,他們正是第一個在海灘賣冰鎮可樂的小伙,以及第一個賣保溫杯套的小哥哥。他們的成功有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把握時機的幸運。但是他們的故事不可復制。

你,或者你身邊的學生是不是想過要成為中國的工業設計大師?

但是中國為什么沒有工業設計大師?

在我看來是不會有的。因為紅利期早就過了,甚至紅利期就沒有出現過。

我們國產品牌的崛起也就是近五年的事,這個時候社會上的工業設計師已經人數眾多了。

我覺得,只有當“優秀的工業品牌稀缺”的紅利和“優秀工業設計師稀缺”的紅利,兩者時間上正好重疊的時候,才會出現工業設計大師。而這個時間點主要出現在二戰結束以后。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沒什么重要。大師如果真的存在,反而說明大家水平普遍很差。

而今天,可以說優秀的設計師太多了。

再看看所謂的國內知名工業設計公司,它們大多也是趕上了那波紅利的。

紅利過后,知名老牌這個名氣還殘存,但內部風光早已不在了。要不然,設計公司怎么會去搞設計培訓這么奇怪的事呢?

不過紅利消失這是好事。不被紅利所扭曲,這個專業才會露出它的本來面目。那些真正熱愛這個專業的人,才會走進來并且留下來。

而那些套利者,會連同紅利的退潮一起被沖走。

個人如此,設計公司如此,高校也是如此。有的只會留下一些被紅利吹起來的虛名,留在原處供后人瞻仰而已。

以前聽到不少人討論起工業設計師的成長路徑。還是那一套:從設計助理,到設計師,到設計總監,到產品經理,或者再到創始者之類的,看上去是不斷向上攀登的過程。

現在看來,我覺得這個過程是人為假想的,有點類似于,文憑等級。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似的。

但是這樣的分級不僅偏離現實,還不能代表能力水平,更不能指引你的成長,反而容易讓人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頭銜上。

如果我設定的目標是一年后成為設計總監的話,老板很容易承諾讓你當設計總監,從而壓低你的工資,或者和你談什么別的條件。

因為頭銜這個東西,說白了是別人給與你的,需要別人決定的,而討好別人會必然成為你的努力之一。

就算你當上了設計總監,你的水平真的就有什么提高嗎?

相反,如果你的目標是一年后深度了解某類產品的制造工藝和關鍵技術以及設計方法,那么即使你沒有什么頭銜,這個目標也能指引你的成長和進步,而且你不需要討好任何人。

最近依然有同學找我聊,表達自己的迷茫和焦慮。這個我很理解,我也一樣。以我的經驗來看,迷茫和焦慮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這個世界的一些底層規律不了解。

當然我也有很多不了解,所以要多看書嘛。同學說,我焦慮的要死,無法靜下心來看書。沒關系,我來看書,然后把重要的講給你聽就好了。


信息來源:工業設計

版權所有: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 魯ICP備17016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