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于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2023年12月28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我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全面塑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數字經濟總量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0%,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科技創新中心、一批具有國際輻射力的數字經濟網絡平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技術產業集群。 二、突破重點數字產業,壯大數字經濟核心動能 (一)鞏固延伸特色產業。深入開展集成電路“強芯”工程,支持整機企業開發適配一批配套芯片,推動晶圓制造項目量產,布局高端封測產業,發展EDA設計工具、專用設備等,加快形成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深入開展先進計算“固鏈”工程,支持濟南市、青島市加快關鍵器件、基礎軟件迭代升級,支持威海等市圍繞打印機等計算機外設產品招引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深入開展數字終端“擴量”工程,支持青島等市提升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家電生產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市加快布局智慧安防、智慧醫療等。深入開展高端軟件“鑄魂”工程,加快提升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研發能力,培育一批魯版軟件“名品”和國家級重點軟件企業。 (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深入開展能源電子“聚能”工程,在國家政策框架內支持東營市、臨沂市壯大光伏產業規模,支持棗莊市、濟寧市研制儲能鋰離子、鈉離子電池,支持有條件的市擴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汽車電子模塊、組件生產。深入開展新型電子材料“融鏈”工程,支持東營、煙臺、濱州、聊城等市向集成電路材料、新型顯示基礎材料等領域拓展,支持濟南、德州等市提升大尺寸硅片、碳化硅襯底產能,支持淄博等市提升集成電路關鍵封裝材料產能。深入開展云服務大數據“融通”工程,大力培育云服務大數據創新產品,培優一批賦能應用平臺,培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云服務和大數據企業。 (三)布局謀劃前沿產業。深入開展空天信息“躍升”工程,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市加快建設東方航天港、空天信息大學等重大載體,推動形成衛星核心器件生產制造和空天地信息一體化服務能力。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賦智”工程,支持濟南市、青島市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大模型產品。深入開展虛擬現實“提質”工程,支持青島市、濰坊市壯大虛擬現實整機產品生產規模,提高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資源集聚能力。 三、深化產業數字賦能,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 (四)推動工業數字化提效。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提標行動,高標準建設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加快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持續開展“工賦山東”,深化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重點行業“產業大腦”應用,培育一批“數字經濟總部”。深入開展能源數字化綠色轉型行動,實施“雙碳”數字化驅動工程,建好國家碳計量中心(山東),建設智慧能源數據中心,加快推動工業園區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 (五)推動農業數字化提質。深入開展農業數字化突破行動,建好淄博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和濟南、青島、濰坊3個智慧農業試驗區。發揮山東種業大數據平臺作用,加快培育種業戰略性新品種。引導“齊魯農超”等交易平臺做強做大。深入開展智慧海洋培育行動,推動海洋漁業與海洋生物醫藥、高端海工裝備等聯動發展,打造智慧海洋特色場景,建設一批智慧海洋牧場項目,推動建設“透明海洋”、“健康海洋”。 (六)推動服務業數字化提速。深入開展信息科技服務業數字化提速行動,拓展開放源代碼社區、創新工場等新模式,推進“互聯網+”教育、醫療等領域服務創新,挖掘一批消費新場景,打造一批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平臺經濟重點企業、產業集聚區。深入開展數字金融惠企行動,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試點準備和建設工作,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加快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升級打造金融伙伴系統,建設地方金融治理平臺,構建數智金融大腦。深入開展智慧交通示范行動,建設交通運輸“智慧大腦”,爭創全國智能網聯高速公路測試基地,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推進智慧航道、智能高鐵、智慧機場建設,構建多式聯運數字綜合運輸體系。深入開展文化數字化賦能行動,推進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文化算力網絡,制定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清單,統籌實施數字文化惠民、網絡視聽新業態孵化等工程,拓展公共文化數字化應用場景。 四、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打造數字經濟關鍵引擎 (七)加力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省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數字經濟項目,將處理器協同芯片、大模型等納入重大科研任務。組織數字經濟領域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承擔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重點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產品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究。支持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等研究測試。梳理數字經濟領域關鍵技術目錄,開展關鍵技術攻關。 (八)加強產業創新平臺建設。推進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數字化家電、數字多媒體技術等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積極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建好國家量子實驗室濟南基地、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爭創中關村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打造“5351”數字經濟創新平臺體系,培育50個創新實驗室、300個創新中心、50個創新服務機構和100個創新人才基地。 (九)加快數字創新成果轉化。深入實施首臺(套)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軟件等領域保險補償機制,促進數字化整機(系統)和基礎技術互動發展。發揮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作用,定期舉辦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專題交流活動,支持數字經濟領域雙創基地、孵化器等創業創新載體建設。 (十)加大數字創新人才引育。制定數字經濟緊缺人才目錄,放大省級人才工程牽引聚才作用,增強對數字經濟人才支持力度。健全數字技術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按規定支持貢獻突出的專業人才破格申報高級職稱。推動數字技術領域學科專業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深入推行總數據師制度。舉辦數字技能類職業大賽,推進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建設,選樹一批數字經濟領域“引航專家”、“領軍人物”、“智慧工匠”。 五、激活數據資源價值,釋放數字經濟要素紅利 (十一)推動數據資源采集匯聚。推動公共數據、企業數據采集匯聚,建立全省數據資源“一本賬”。依托省一體化大數據平臺,建立公共數據采集匯聚高效通道。建設省“產業大腦”能力中心和產業數據倉,探索企業數據全面采集和高效匯聚的市場化新模式。支持企業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貫標,提升數據源頭供給能力。 (十二)促進數據資源開放流通。完善“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網”功能,創新公共數據開放服務模式。探索企業數據確權、流通、交易等制度規則,對績效評價前列的“產業大腦”建設試點進行獎補。高水平建設山東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爭取上海合作組織大數據合作中心、產業數據流通服務平臺落戶山東。加快培育一批數廠、數商、數據經紀人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做大數據產品供應和數據交易服務市場。 (十三)筑牢數據資源安全屏障。加強數據分級分類管理,健全數據安全防護管理和審計制度。強化數據安全態勢感知和監測預警,構筑公共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建好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監測平臺,提升區域性、規模性工業數據安全風險的信息獲取、分析研判和預警處置能力。依托省工業大數據安全科研機構,開展數據安全政策咨詢、風險評估等服務能力建設。 六、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筑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十四)提升“計算山東”能力。加快濟南市、青島市國家超算中心能級提升,打造2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建設5個左右集聚區和一批行業節點、邊緣節點。推動“1+3+N+X”一體化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加快建設黃河工業算力一體化調度平臺。啟動“風光儲能+大數據中心”建設,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25%以上,新建大型以上數據中心PUE低于1.25。 (十五)優化“連接山東”布局。加快構建高質量、大規模獨立組網5G網絡,推動與重點垂直行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第五代超高速光纖網絡,完成寬帶核心網絡向TB級演進,加快建成“千兆省”。爭取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落戶青島。探索布局面向未來的量子信息設施,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網絡設施體系。加快IPv6規模部署,推進骨干網、城域網、接入網IPv6升級。 (十六)完善“感知山東”體系。打造物聯數通的新型感知基礎設施體系,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安防等領域配置千萬級感知節點,實施一批窄帶物聯網(NB-IoT)應用標桿工程。加快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建設,深化“星火·鏈網”濟南超級節點建設。加快智能視頻終端升級,提高重點公共區域前端感知設備智能化覆蓋率、聯網率。有序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構建先進普惠、智能協作的生活服務數字化融合設施。 七、健全數字治理體系,完善數字經濟制度支撐 (十七)深化數字政務改革。深化數字機關建設,整合各級黨政機關非涉密自建系統接入“山東通”協同辦公平臺,支持“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動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深化“魯通碼”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應用,全面助推“無證明之省”建設。加快建設“齊魯智腦”,運用大數據技術支持科學決策、服務保障等工作。 (十八)優化完善市場治理。全面推行“信用風險分類監管”和“標簽式監管”,推動適合非現場監管事項向“云檢查”轉變。全面梳理數字經濟領域行政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落實平臺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公平競爭監管要求,推動規范健康發展。 (十九)強化創新機制引領。探索信創產業推進機制,統籌建設軟硬件適配攻關平臺。持續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支持數字技術成果轉化實施,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加大數字技術應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動建立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糾紛預警和快速處理機制。 八、優化數字發展環境,營造數字經濟優良生態 (二十)落地引育重點項目。深入挖掘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定期征集優秀數字產品、服務方案,制定“需求+供給”清單。開展數字經濟“百城牽手萬項”活動,深化與世界500強等國內外領軍企業戰略合作,做好特色項目謀劃和推介,積極爭取數字經濟領域國家級試點示范和重大項目。建立省級數字產業重點項目庫,每年謀劃推出100個重大數字產業項目。 (二十一)梯次培育數字企業。面向數字經濟領域開展綜合培育服務,鼓勵開展跨產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合作,培育一批數字經濟優質企業。支持有意愿的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匹配金融伙伴,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完善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分類激勵機制,大力培育一批數字技術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字領航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二十二)集聚壯大數字園區。加快做優做強一批支撐數字產業發展的重點園區,圍繞半導體材料、虛擬現實、智能微系統等方向,每年遴選10家左右建設成效突出、集聚發展明顯的特色數字產業園區。支持各市數字產業集群化發展,發揮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鏈長制”優勢,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做大一批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九、保障措施 (二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數字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化省數字經濟發展聯席會議推進機制,發揮專家智庫和行業協會作用,及時研究部署、督促落實重大事項和重要問題。各級各部門要將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工程,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資源整合和力量協同,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四)加大政策支持。爭取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等支持,加大省級數字產業重大項目要素資源保障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數字經濟領域金融產品,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設立總規模不少于100億元的省數字經濟發展專項基金。 (二十五)完善監測考評。優化數字經濟運行監測方法,構建數字經濟綜合評價體系。發揮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強化數字經濟發展考核。建立數字經濟激勵機制,對推進數字經濟發展成效突出的市、縣(市、區)、企業和個人給予通報表揚。 (二十六)營造良好氛圍。舉辦數字經濟重大活動,加強數字經濟典型案例推廣,推動自貿試驗區在數字貿易等方面先行先試,深度融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提升我省數字經濟競爭力、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