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香烟,万宝路多少钱一包,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燃烧的香烟

【政策解讀】202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

時間:2023-12-17  發布者:sdszbzz 

121710.jpg

十大關注:

一、總目標:增活力、防風險、強預期

中央指出對于2023年的經濟表現總體滿意,認為“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

但同時也對困難和挑戰有足夠的正視,認為“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對于2024年的工作目標,中央明確為“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三個方面,以此來“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增強經濟活力,即通過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等方式,釋放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調動各方積極性。

防范化解風險,即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改善社會預期,即通過“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同時通過“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以進一步改善預期、提振信心。

二、總基調: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2021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總基調均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則調整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從更強調“穩”,到更強調“進”和“立”,傳遞出更為積極的政策信號。

我們認為,所謂“以進促穩”,就是要確立更適宜的目標、出臺更統一的政策,通過發展來解決穩定問題。從這一角度看,明年可能確定5.0%左右的增長目標并輔之以更積極政策,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

會議提出“先立后破”并將其置于總基調之下,目的應該是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避免之前出現過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涉及到“立”和“破”的領域,除了能源結構之外,還包括經濟新舊動能、房地產發展模式等。預計在新機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還將運行一段時間。

此外,會議還要求“統籌把握時度效”。從“時”的角度看,就是“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既關注短期波動,也關注中長期的結構優化。從“度”的角度看,就是財政政策的“適度加力”與貨幣政策的“靈活適度”。從“效”的角度看,就是“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

121702.jpg

三、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從政策取向來看,“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與去年的“加力提效”基本一致,體現出政策的連續性。財政部在3月初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加力提效”中的“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適度加力”意味著財政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加大政策擴張力度,鞏固經濟回穩向好基礎。強調適度,主要是出于以下考慮:一方面,隨著經濟持續修復,財政增收有基礎,政策過度擴張力度的必要性下降,同時也為宏觀調控留下更多政策空間;另一方面,今年底中央財政增發國債1萬億元轉移支付給地方使用,考慮到債券發行、資金撥付、項目端申報等均需要時間,形成實際投資支出將在明年。

“提質增效”則是從優化結構和加強管理著眼,進一步完善政策實施機制,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這是財政政策的長期目標,旨在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確保財政運行可持續。今年以來,由于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疊加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影響下土地市場持續低迷,地方可用財力增長乏力,而財政支出剛性增長,“三保”支出、債務還本付息、重點領域項目資金需求不斷加大,地方財政收支延續緊平衡,一些基層財政運行比較困難。

從具體措施來看,預計明年的財政赤字率可能會較今年的3.8%有所下調,但將繼續突破3.0%,從而為應對內外部的不確定性留有余地,若經濟恢復不及預期,不排除年中上調預算的可能性;穩增長和防風險統籌考慮下,新增專項債規模可能由今年的3.8萬億元小幅增加至4.0萬億元左右;稅費優惠政策和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增強精準性和針對性,兼顧供給側和需求側,從而加快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121703.jpg

四、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力

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靈活適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現,政策基調保持穩中偏松。2024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根據內外部形勢、流動性情況變化等相機抉擇,充分運用各類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靈活調整,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聲、掣肘減弱以及國內穩增長、防風險的訴求下,貨幣政策穩健寬松的基調未變,降準降息仍有一定空間,以助力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穩定、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貨幣供應量方面,本次會議強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與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述相比,將原有目標“名義經濟增速”拆分為“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側重強調貨幣政策在穩定價格水平預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脹或成為下一階段判斷貨幣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來,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有望適度發力,推動物價水平溫和上升。

“精準有效”的提法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出現,但“精準”之前有過類似表述,如2020年貨幣政策要求“靈活精準、合理適度”、2022年貨幣政策要求“精準有力”,而“有效”則是近期提出,體現出后續將更為關注政策實施效果,發揮政策合力疏通傳導效率。

在“精準”的方向下,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平衡好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結構優化問題,包括PSL在內的結構性工具有望發揮更大作用,著力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普惠小微、數字經濟等“五篇大文章”和“三大工程”領域的支持,推動經濟發展動能轉變,助力房地產業新模式構建,并積極配合房地產風險化解、地方政府化債,堅持“有立有破”。

為使政策效果更為“有效”,下一步也將強化貨幣政策和財政、產業、區域、科技政策等之間的協調配合,積極盤活被低效、無效占用的金融資源,實現信貸結構“有增有減”、融資結構“有升有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121704.jpg

五、產業體系建設

與去年會議相比,中央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工作的第一項,而擴大內需則退居次席,反映出中央對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具體而言,此項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點:

一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著眼于發揮科技創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新增長引擎的引領作用,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等新質生產力指明了發展路徑。

二是“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著力補強產業鏈,促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三是“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產業鏈韌性與安全的重要性有階段性提升,預示了明年將在今年基礎上持續深化。促進產業鏈均衡發展,提升抗沖擊的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四是“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若干戰略性新型產業,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培育未來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另一方面“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向中高端產業邁進,激發傳統產業活力。

五是“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這是新增內容,近年來首次在產業政策中提及。推動融資方式多元化發展,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提供長期穩定資金,將有利于產業穩健長遠發展。

121705.jpg

六、擴大內需

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會議提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與以往表述相比,重點強調了“有潛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環”。

在經歷了疫后一年的調整之后,恢復和提振內需工作取得一定進展,但增長勢頭尚不穩固,需求不足仍然掣肘經濟修復。從今年國內經濟運行來看,主要表現為結構性復蘇,即服務消費、高新技術投資、國有企業投資等增長較快,但商品消費、基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以及民間投資增長較慢。這種發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經濟循環不夠順暢,供過于求、供需不匹配問題逐漸凸顯,物價面臨一定壓力。

本次會議將消費和投資聯系起來,意味著政策將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兼顧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力爭實現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內需增長的可持續性。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方面,既要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也要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同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優化消費環境。

“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方面,強調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領域,并要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加強合作,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

促進良性循環的角度考慮,預計明年投資方向會重點支持與最終需求相匹配的關鍵民生領域,如充電樁換電站、養老育幼設施、鄉村物流體系等,避免大規模刺激可能形成的產能過剩、債務積累、資金回報率下降等問題。而消費發展帶來的需求擴張,也會反過來拉動相關領域的投資,如對5G通信、綠色智能產品、電子商務等的需求增長,可以促進相關領域的投資和創新等,由此來實現供需匹配、良性循環。

121706.jpg

七、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會議將“深化重點領域改革”作為重點工作的第三項,提出“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

一是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一方面要“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二是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完善適應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體制機制,如優化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等。

三是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預計包括持續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提升政府預算的透明度和規范性,深化稅制改革、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健全財政體制,形成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

四是落實金融體制改革。預計包括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等。

八、高水平開放

去年會議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列為重點工作,此次會議則拔高至“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由重視吸引外資轉變為外貿與外資發展并重。

過去一年,我國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主要發達國家持續加息、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沖突不斷涌現,導致我國對外經濟部門出現了一些波動,出口連續負增長、外商直接投資趨于下行。然而,需要認識到,出口和外資短期波動主要受國際經濟環境等周期性因素影響,就長期發展趨勢而言,我國商品出口占全球比重并未下降,商品貿易仍然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吸引外資規模居世界前列,依舊是外資最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無論外部形勢如何變化,我國將始終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外貿方面,政策著力點包括支持外貿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以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為特點外貿新動能,拓展多元穩定的國際經貿關系、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8項行動的落實落地。

外資方面,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制度型開放方面,“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更深層次地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批復了《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顯示出高水平對外開放正在持續推進。

121707.jpg

121708.jpg

九、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會議提出“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與去年會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表述相比,強調了“持續”“重點領域”,這意味著防風險工作要繼續加強。

會議強調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預示著未來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關鍵點之一,在于要通盤考慮這個重點“風險三角”之間的關聯關系。

落腳到房地產方面,此次會議繼7·24政治局會議后再次刪掉了“房住不炒”的表述,要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繼續從供給端、需求端和新模式三方面落實。

我們認為,在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形成過程中,當務之急仍是打破負反饋鏈條,阻斷市場下滑,避免房地產市場風險蔓延。因此近期的政策重點在“保交樓”之外新增了“保主體”,無論是白名單制度還是“三個不低于”,目的都是打破市場的慣性下滑,疏通“金融與房地產的良性循環”,以實現“先立后破”。后續隨著房地產政策“組合拳”效力愈發顯現,市場預期有望逐步修復,房地產行業也有望筑底企穩。

121709.jpg

十、其他工作

會議部署了四個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二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同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三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四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社會保障、生育、養老等民生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項工作去年并沒有單列,今年則分列四條,反映出高層對于三農、區域、綠色、民生等問題的重視,目標是“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

會議要點

會議指出,綜合起來看,中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一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二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三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四是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五是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六是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七是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八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九是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會議指出,要全面貫徹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要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在政策儲備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著力提升宏觀政策支持高質量發展的效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大家知道,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會議還提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這句話傳遞的信號很明確,不僅要過緊日子,還要習慣過緊日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的,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 

“五個必須”

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以高質量發展促進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發展和安全要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2024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政策部署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嚴控一般性支出。黨政機關要習慣過緊日子。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九項任務”

2024年經濟工作重點內容

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

二、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

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優化消費環境。

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

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三、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

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

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

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

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

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切實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

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

五、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六、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標準。

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七、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

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加強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八、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九、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

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文末鏈接.jpg

版權所有: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 魯ICP備17016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