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實施意見 魯政辦字〔2023〕18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重大戰略部署,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全面落實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經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梯次培育行動,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堅實支撐。到2025年,初步形成區域布局合理、主導產業明晰、創新體系健全、資源要素集聚、鏈群深度融合、特色錯位發展的“3830”集群發展格局,加快培育3個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世界級集群,培育認定8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級集群,積極打造3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省級集群。推動集群主導產業產值穩步提升、競爭力影響力逐步擴大,打造動力裝備、高端鋁業、智能家電等3個超過5000億元的產業集群;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食品等7個超過3000億元的產業集群;新能源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海工裝備、軌道交通、現代輕紡、生態環保等一批規模達到千億級的產業集群。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集群科技水平,打造一流創新體系。 1.完善集群協同創新網絡。實施集群“強基韌鏈”行動,支持國家級集群聚焦基礎零部件、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組織實施鏈式攻關和試點項目。瞄準集群產業發展瓶頸制約,支持集群內骨干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創新鏈前后端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攻關,建設集群專利池,“串珠成鏈”加速產品開發和迭代升級,打造集群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體系。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落實“多投多獎”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到2025年,全省集群內高新技術企業達5000家,高新技術產品占比達45%,規上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2.建設高水平創新載體。加強集群內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培育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促進企業技術中心、“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加快發展。發揮高速列車、燃料電池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先進印染、高端智能家電、虛擬現實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云計算裝備等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大氣環境監測裝備及溯源技術等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的支撐引領作用,積極爭創新的國家級創新載體,建設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打造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和創新策源地。支持鼓勵集群內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到2025年,集群內國家級技術創新載體數量達到200家,省級技術創新載體數量達到200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 3.促進創新技術突破應用。實施“裝備趕超”專項行動,支持動力裝備、工業母機裝備、工程機械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集群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深化產學研聯合攻關,對標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開展自主可控裝備研發,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戰略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替代。以集群創新需求為導向,鼓勵支持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攻關,推動重大科技設施、高校實驗檢測平臺向集群企業開放,實現創新資源共用共享。發揮集群牽引示范作用,促進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推廣應用及產業化。(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二)優化集群產業結構,塑強一流制造能力。 1.推動集群高端化發展。實施集群標準提檔、質量升級、品牌增效專項行動,鼓勵集群內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先進制造業領域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引導集群企業再造業務流程,優化結構層次,鞏固優勢地位。聚焦冶金、化工、輕工、建材、紡織服裝、機械等傳統優勢產業,大力推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緊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聚焦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方向,推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2.推動集群智能化發展。建立集群現代化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加快5G、千兆光網、數據中心等在集群內規模化部署應用,實現集群內工業園區、重點企業5G網絡全覆蓋。鼓勵集群內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供應鏈信息服務平臺,加快發展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柔性供應鏈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持集群內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改造,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應用,建設智能制造工廠。到2025年,全省集群累計培育國家智能制造工廠30家,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350家、標桿企業100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推動集群綠色化發展。引導集群企業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節能節水節材技術和工藝,加快源頭減量減排以及過程控制等綠色智能裝備的改造升級。持續打造綠色工業園區,推動能源梯級利用、廢物綜合利用、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加快建立綠色供應鏈,鼓勵集群內龍頭和骨干企業構建數據支撐、網絡共享、智能協作的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深入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和清潔生產,鼓勵產業集群積極開展整體清潔生產審核,到2025年,力爭集群內50%以上的園區創建生態工業園區。(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 (三)壯大集群市場主體,培育一流優質企業。 1.完善骨干企業培育機制。引導集群龍頭企業對標世界一流企業提升價值創造力,增強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形成一批在行業領域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制造業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打造一批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支撐集群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集群內世界一流企業達到5家,制造業領航企業達到10家,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00家。(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 2.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引導集群骨干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要素、共享產能資源,著力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開展集群企業“攜手行動”,鼓勵大企業通過定向扶持、內部孵化、技術分享、數據聯通、訂單保障等方式,加速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成長。實施質量強鏈工程,推動“鏈主”企業、頭部企業、中小企業納入共同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質量一致性管控,推動中小企業深度嵌入大企業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到2025年,省級單項冠軍企業達到350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達到2500家、瞪羚企業達到800家、獨角獸企業達到15家左右。集群主導產品本地配套率達到50%左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 (四)匯聚集群優質資源,營造一流產業生態。 1.強化高端人才引育。充分發揮國家級和省級人才工程作用,瞄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企業經營管理變革等關鍵環節,支持優勢產業集群加速集聚高水平產業領軍人才和卓越工程師,打造一批產業人才聚集的區域高地。創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職稱評審機制,探索實行高級職稱申報舉薦制。(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發揮集群促進組織、省級創業投資集聚區和創業投資綜合服務基地作用,組織實施產業發展與金融對接行動,鼓勵集群內“鏈主”企業針對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供應鏈金融。實施貸款風險補償,在集群內組織開展創新型中小企業“首貸培植”和“科創保”擔保融資。靈活采取基金合作、項目直投、組團跟投、投貸聯動等方式,開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的投資活動。支持具備條件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開展金融管家試點,健全完善產業鏈金融輔導機制。聚集投資資源,實施集群企業上市培育行動,針對集群內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和瞪羚、獨角獸等高成長企業,組織開展“泰山登頂”集群企業上市培育專項活動,輔導上市融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 3.完善資源要素保障。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要素跟著項目走”,堅持節約集約、依法依規用地,在優先盤活使用存量建設用地的基礎上,從國家下達給省級統籌使用的基礎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的用地指標,支持保障集群內省技術改造導向目錄重點項目和省標志性產業鏈建設重點項目。優化用能權、用水權等交易機制,優先保障集群內重大項目建設所需指標。促進數據要素市場流通,建設完善數據交易平臺,推行數據(產品)登記制度。探索統籌推進鐵水、公鐵、空鐵等多式聯運組織模式發展,探索“一單制”試點,暢通集群內物流通道,降低集群物流成本。(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大數據局、省交通運輸廳) (五)完善集群治理方式,構建一流服務環境。 1.建強集群發展促進組織。探索更加市場化的集群治理機制,支持集群龍頭企業、社會團體、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發起成立專業服務集群建設發展的第三方組織。充分發揮集群發展促進組織在科技人才、行業自律、協調服務等方面綜合優勢,推動服務產業集群的產業基礎、網絡化協作、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提升要素集聚、開放合作、組織保障水平。每年組織集群重大合作發展活動,支持集群發展促進組織參與各類創新中心建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2.提升集群開放合作水平。全面優化“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格局,聚焦推動優勢產業協同發展,支持地理相鄰、產業相關的地區聯合培育省級或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鼓勵和支持集群企業“走出去”,圍繞集群發展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深度參與“境外百展”計劃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好“魯貿貸”、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措施,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促進集群開放發展,提升集群全球影響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3.創新集群培育評價模式。聚焦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重點領域,圍繞制造業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等重點任務,深入實施集群發展培育評價工作。組織國家級集群瞄準建設世界級集群目標,編制實施培育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參照國家級集群遴選模式,采取“賽馬”方式開展省級集群認定工作,逐步完善省級集群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布局,為爭創國家級集群和世界級集群奠定良好基礎。開展集群綜合競爭力評價,強化評價結果運用,引導集群“比學趕超”。(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三、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統籌謀劃和推進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培育工作。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制定集群發展實施方案和年度推進計劃,定期召開集群培育工作推進會,統籌協調省有關部門集中政策資源支持集群發展。(責任單位: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強化上下銜接協調。加強省市聯動,對地域相近、產業相關的市聯合創建跨區域集群,建立專門的工作協調推動機制,不斷完善上下貫通、橫向協同、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集群所在地政府強化主體責任,研究制定本地集群培育發展規劃,統籌做好資源要素保障和發展培育,指導集群促進組織開展集群合作交流、技術攻關、項目布局、人才引進等有關工作。(責任單位:省政府有關部門,各市人民政府)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統籌現有省級工業轉型發展資金,對新建成的世界級、國家級、省級集群分別給予適當支持,推動集群重點項目和促進組織建設。加大對集群內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股權投資、設備獎補、技改專項貸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積極申報省級重點項目。鼓勵各市制定相應的集群獎勵政策。(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人民政府) (四)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強化指導力度,加快研究健全完善集群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圍繞發展基礎、總體思路、提升目標、重點任務、具體舉措、保障措施等方面,構建可考核、能量化、動態性的評價體系。省級集群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復核一次。強化真抓實干激勵引導,加大典型經驗宣傳推廣力度,營造集群培育發展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人民政府)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1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