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古代文人中,哪位交友最為廣闊? 我的答案只有一個:蘇軾。 據學者統計,蘇軾的朋友圈有好友近千人。 從王侯墨客,到販夫走卒,從繁華京都,到山野村區,蘇軾的朋友可謂遍布天下。 在沒有手機和電腦的年代里,這樣的交友數目堪稱奇跡。 但是蘇軾也說:“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span> 交往的人越多,對人心的復雜也越發洞若觀火。 歷經熙來攘往,蘇軾告訴你,如何快速看清一個人。 1.小事瑣事看人性 人是善于偽裝的動物。 但再精明的人,也會在不經意的小事中暴露最真實的品性。 畢竟下意識的話語和舉動,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 一次,蘇軾與朋友謝景溫相約在郊外散步。 一只受傷的小鳥從樹上掉下來,蘇軾剛想俯身把鳥捧起來。 謝景溫卻大步走上前去,一腳把小鳥踹到一旁。 漫不經心的一個動作,讓蘇軾心里涼了半截。 他認定,此人一定是個欺凌弱小、損人利己之徒,不可深交。 果不其然,后來謝景溫為了功名利祿,誣陷蘇軾販運私鹽營利,幾次三番試圖將蘇軾置于死地。 窺一斑而知豹,落一葉而知秋。 人性的丑惡與光輝,在一些不經意的小事里,最能洞悉無遺。 蘇軾早年還有一個交往很密切的朋友叫章惇,兩人是同榜進士。 有天兩人在山中游玩,走至一處懸崖峭壁,眼前只有一根獨木橋相通。 章惇提出讓蘇軾過橋,在絕壁上留下兩人的名字。 蘇軾眼見橋下是萬丈深淵,搖搖頭表示拒絕。 但見章惇面不改色地輕松走過,在峭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此一游”幾個字。 回來后,神色自若。 于是,蘇軾不由得感嘆說:“你他日必能殺人?!?/span> 章惇問:“為什么?” 蘇軾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也不會珍惜別人的生命。” 數年后,章惇位至宰相,昔日政敵或遭殺害,或遭貶斥。 曾經與他爭論過的司馬光此時已經去世,章惇仍不罷休,要求對其挖墳、掘墓、鞭尸。 心狠手辣,可見一斑。 中國有一句古話:“品現于世,心藏于身?!?/span> 生活魚龍混雜,很多時候我們眼前所看到的只是一個表象。 一個人深層次的面貌,則需要我們通過平時的蛛絲馬跡來得知。 人品貴重之人,哪怕在最細微處,也能堅守本心,保持良善。 德行有虧之人,恰恰相反。 他們可以在小事上拋卻底線,也可以在大事上麻木不仁;可以今朝與你同飲,也能轉身將你出賣。 細節,往往最能看清一個人。 2.臨喜臨怒看胸襟 在《呂氏春秋》一書中,曾經有“八觀六驗”識人術。 其中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喜之以驗其守,怒之以驗其節?!?/span> 要想看清一個人格局的大小,一定要通過喜怒等情感去試探。 因為人只有在極端情緒下,才會表現出真正的涵養和胸襟。 宋哲宗元年,宰相司馬光去世,一眾官員前去相府吊唁。 沒想到了門口,卻不見司馬光兒子來迎接。 一問才知道,是洛黨領袖程頤禁止他們出來。 原因是,程頤認為古禮上沒有這個規定,而且孝子如果真孝,就應當悲傷得無法見人。 面對程頤的說法,蘇軾覺得很荒誕:“這是一種糟粕禮制,不可取?!?/span> 本來這句話,只是就事論事。 但是程頤卻覺得,蘇軾在眾人面前拂了他的面子,因此惱羞成怒。 他不顧司馬光的喪禮正在舉行,在眾人面前提高嗓門爭辯起來。 從那之后,程頤見蘇軾如眼中釘肉中刺,由此引發的“蜀洛黨爭”更是綿延幾十年。 所謂,平時不知意,由怒窺人心。 格局小的人,對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斤斤計較,怒火中燒。 格局大的人,能容人,也能克己,不會在一喜一怒之間耿耿于懷。 蘇軾在揚州時,有一次宴飲賓客,書法家米芾也在場。 當時的文人圈,都認為米芾雖有才,但個性怪異,癡嗔狂妄。 于是酒席過半,米芾站起來,問蘇軾說:“世人都說我癲狂,你以為如何?” 蘇軾只好笑著實話實說:“吾從眾。” 換做心胸狹窄之人,也許早就惱了。 但是米芾卻不同,他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反而成全了一樁美談。 山高為峰,海納百川。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碎妝飾上沉陷。 真正氣量博大的人,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大發雷霆,不會因為有了矛盾就懷恨在心。 比起那些一言不合就大動肝火的人,在憤怒中依然能保持開闊胸襟的人,才值得深交。 3.順境逆境看真心 楊絳先生說過:
一朝跌落,才能真真正正地看清誰是假意,誰是真心。 蘇軾有個畫家朋友,叫作李公麟。 當蘇軾位極人臣,名滿天下的時候,兩人談笑風生,飲酒唱酬。 特別是在元祐時期,李公麟為蘇家遍畫家廟的神像。 但當蘇軾遭貶南遷,攜一眾家人出京時,路遇李公麟。 蘇軾之子蘇過想要和他打招呼,豈料李公麟騎在馬上,以扇遮面,轉過臉去,裝作不認識。 想起有句話說,“身邊有多少人是真誠待你,又有多少人是逢場作戲,你遇事一回就清楚了?!?/span> 人心的變幻莫測,感情的真真假假,都需要時間的檢視,才能看得真切。 在蘇軾身邊,還有另外一群人。 他們在蘇軾落魄時送來溫情無數,在其身處逆境之時給予最大的善意。 比如陳師仲。 “烏臺詩案”后,陳師仲受到株連,飽受苦楚。但他毫不介意,一再主動給蘇軾寫信。 平時所作詩文,“十常四五”提及蘇軾兄弟。 就連蘇軾也忍不住感嘆道:“何相愛之深也。” 比如馬夢得。 馬夢得是出了名的窮人。 蘇軾曾在日記里寫道:我和夢得同年同月出生,我倆都是窮鬼,但一比較,還是夢得更窮一點。 在蘇軾被貶黃州之后,馬夢得四處奔波,還拿出僅有的積蓄,為蘇軾謀得一塊耕種的土地,解決了蘇軾一家人的生計問題。 泥濘識馬,落難識人;不經一事,不得一智。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是春風得意時的推杯換盞,而是貧困潦倒中的仗義援手。 虛情假意,在時間的洗滌下都將無所遁形; 真心實意,在歲月的歷練中才會歷久彌新。 那些在你落魄時,不離不棄的朋友,才值得一輩子珍惜。 縱觀蘇軾的一生,三起三落。 境遇反復間,有人贊他、助他,有人謗他、毀他。 但無論看清了多少人,看透了多少事,他都能在淡然一笑間,消弭硝煙。 人情世故,百態人心,于他而言,可看清,亦可看輕。 所謂智慧的處世之道,莫過如此。 愿你能于紛繁人世中,保留一雙慧眼。 和錯的人揮手道別,和對的人相伴余生。 守一顆從容心,做人間自在人。 信息來源:企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