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成熟這件事和年齡已經沒什么必然關系,在職場上,我們見過不少巨嬰行為,做事三流甩鍋一流,無時無刻的伸手索取,拖延癥晚期…… 所謂“職場巨嬰”,有如下典型特征: 不適應職場環境,無所適從 牢騷滿腹,渾身抱怨 不想吃苦,貪圖安逸 站在公司層面,正因為以上表現無法達到管理者要求,不適合公司發展節奏,才被稱為“巨嬰”。 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遠離巨嬰,走向成熟。 01.這些巨嬰現象,你中招了嗎?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里寫道: “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 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按照這個理論,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過程,就是和嬰兒狀態不斷分離,逐漸說再見的過程。 而如果非但沒有如此,反而帶著嬰兒心態走入社會,步入職場。 奢望周圍同事或領導像保姆一樣包容、接納和原諒自己,那就難怪被人稱為“職場巨嬰”。 而職場巨嬰們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一旦發現沒人對自己的行為買帳時,最容易的做法就是逃避和放棄。 恰如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 當今社會的職場人,絕大多數的心理年齡等同于18個月以前的嬰兒,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開心了就干,不開心就走。 只顧自己享受,不考慮后果。 對于此類人,“巨嬰”的形容在為恰當不過了。 阿里巴巴旗下招聘平臺“淘工作”曾對33033份簡歷進行統計調查,結果顯示: 65%的人工作不滿3年跳槽,其中工作1年就跳槽的人占比高達36.2%,15.7%的不滿一年就換新工作。 而針對演藝界青年演員的職業觀,陳道明在接受采訪時曾直言: “現在動不動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兒摔傷了,什么冬天在水里頭、夏天穿著大皮襖,變成了一個演員的功勞。” 陳道明認為這應該是演員的本分: “你的職業就是這個,然后還把它當作敬業?你演員就應該吃這樣的苦。” 不可否認,職場上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細節,那些你隨隨便便應付打發的細節,恰恰反映出一個人思維和行為上的低幼狀態。 領導心中有桿秤,會把每個下屬放在天平上稱重,稱一下便知你到底是幾斤幾兩。 而你自己,還在揣著明白裝糊涂嗎? 02.巨嬰思維的危害和后果 職場上每一位巨嬰的存在,都會對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造成很大的損害。 比如他們工作上總是討價還價,公私不分,工作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做人做事沒有規矩。 長此以往,就算自己還沒主動離職,也必然會因為表現差、無法達成績效而被公司辭退。 生活中的巨嬰們,也會為自己有恃無恐的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還記得女教師強行阻擋高鐵發車被停職的新聞嗎? 這樣的行為被大家所不齒,其中最受廣大網友贊同的一句話是: “這都是平時慣的。” 這句話背后反映的不正是以自我為中心,藐視規則的心理嗎,在職場上恰恰就是嚴重的“巨嬰”心態。 還有那位23歲中國女留學生,只因在菲律賓坐地鐵被攔,一言不合就朝當地警察怒潑豆花汁。 網友們對她的行為感到異常憤怒,短短幾個小時內,這篇帖子就被轉發了超過四萬次。 隨后,她也因自己的行為被當地警方拘捕。 女留學生行為的本質就是:凡事只顧著自己,他人只有順從的份。 當這些巨嬰們走出國門時,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更加扎眼,也更加丟人。 此時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個體,更代表著他們背后的民族和國家。 抱有“巨嬰心態”的人,在出現問題時,永遠指向外部,要求別人遷就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卻從沒想過自身是否有不足,自己的言行是否需要改變。 而在現實中一次次碰壁和得到慘痛的教訓之后,有些人才有可能幡然醒悟; 而有些人則一輩子醒不過來,因為你根本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03.巨嬰們,別再像小孩一樣任性 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有這樣一幕場景: 剛畢業的安迪成為了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下屬,米蘭達對工作一絲不茍的要求使安迪感覺自己受到了職場霸凌。 她向設計師道格傾訴,道格卻對她說: “辭職好了。我可以在五分鐘內找到一位非常想要這份工作的女孩頂替你。你根本沒有努力。” 話說的冷酷但卻相當寫實。 受不了委屈,吃不了辛苦,你當然可以一走了之。 但走了之后又能怎樣? 到下一個雇主那里,迎接你的就是鮮花、擁抱和掌聲嗎? 職場不相信眼淚,職場更不會善待弱者。 成長就是不再像小孩一樣任性,不再把喜歡和討厭當做我們判斷和選擇一件事的唯一標準。 另外,初入職場,必然有很多東西不懂、不會,向前輩多請教,多學習能幫助你快速上手和融入。 但千萬記得要用腦走心,別把他人一時的幫助當作天經地義和永遠的免費資源。 職場新人越早懂得越好的道理就是: 前輩帶你是情分,不帶是理所應當,沒人有義務一路背你前行。 想要在職場上活的有模樣,有尊嚴,絕不是靠一時的意氣用事和沖動魯莽,而必須拿出自己過硬的本事和能力來說話。 要不然,就含著奶嘴兒回家找媽媽吧。 信息來源:企業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