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領先的平臺和技術,就如同插上翅膀,在數字化轉型中振翼高飛。 數字經濟大潮中的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所有企業都希望能馭浪而行,轉型為智慧企業。 傳統企業積極構想新的業務模式,新興企業不斷追尋新的商業理念,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穩定的業務運營環境,同時還要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此時,誰能運用領先的平臺和技術,誰就如同插上了翅膀,就能在數字化轉型中振翼高飛。 作為全球企業管理軟件與解決方案的技術領袖和市場領導者,30多年來,SAP一直致力于向全球各行各業提供全面的企業級管理軟件解決方案,并且始終站在商業應用開發的前沿,SAP云平臺(SAP Cloud Platform) 及相關的SAP數字平臺與智能技術也已成為智慧企業的賦能者。 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真能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還是會成為企業新增添的技術噱頭?在這方面有哪些成功的例子?SAP的云平臺有哪些特征?其背后的邏輯是什么?當外資企業日益收縮在華業務的當下,SAP為何大張旗鼓地推行“中國加速計劃”? 近日,《商業評論》副主編劉雪慰在2019 SAP云大會上對SAP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事業部的兩位高管約翰·吉布森(John Gibson)和徐哲進行了專訪。 SAP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事業部全球COE負責人約翰·吉布森在SAP供職14年,他率領的團隊中有許多行業頂級專家,其中不乏數據架構專家、數據科學家、分析專家、云技術專家等。 在采訪中,約翰·吉布森說他本人雖在技術領域任職多年,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是個技術大拿。更多時候他的關注點都是業務,是如何幫助SAP的全球客戶從技術中獲得他們想要的商業成果。 而另一位受訪者,SAP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事業部總經理徐哲則負責SAP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的大中國區團隊,徐哲是做咨詢顧問出身的,后來從事過銷售業務,還負責過企業的整體經營,在采訪中,他多次表示目前這個角色令他充滿激情。 《商業評論》:談到數字平臺和智能技術,在你們二位看來,它們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不少企業在向數字化轉型時,很難一下子割舍所有的舊業務,SAP在助力企業轉型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經驗和實踐嗎?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企業想要數字化轉型,必須先問自己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為什么要干這件事? 數字化轉型可不是玩點酷科技那么簡單,你得給出充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為什么要轉型數字化。 強大的技術層出不窮,你就算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應用它們,它們對你的業務也可能毫無作用。 所以,你必須弄明白這些強大的技術對你的意義何在?它們或許應該成為你的業務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若是這樣,你就得考慮如何將技術嵌入你的業務流程中,總之,技術應該用來驅動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進步,而不是為技術而技術。 《商業評論》:如此說來,包括SAP的軟件和系統在內的一系列新技術是不是就像現在中國城鎮化改造中的水電煤系統,相當于數字化轉型中基礎建設的角色?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非常相似。我們用了40多年來研究如何將技術與業務相結合,在這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SAP在全球有430,000多家客戶,這個數字十分可觀,成功案例比比皆是。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艱辛的旅程,我們的客戶要從A點到B點,不是撳下一個帶魔法的按鈕就能進入數字化世界,絕不可能。 SAP的任務是幫助我們的客戶識別方向和看清愿景,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做事方式。 你用不著搞一個龐大的技術項目,上一大堆新系統來實施數字化轉型。你可以從小處著手,一步步來,循序漸進地對現有業務進行改進。 當然,我們也有一些立竿見影的技術,但用哪一種還要根據公司的情況來確定。 《商業評論》:能打個比方具體說明一下嗎?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當然。很多次我們跟全球各地的客戶在一起時,他們都會表現出對某些新技術的惶恐。 這很像我們去吃自助餐,饑腸轆轆的你看著餐桌上擺著的上百種美食,卻不知該選哪樣,生怕自己錯過最好吃的那個。 SAP所做的就是通過流程來為你定制并選定你的“美食”,我們不會把東西一股腦兒都堆在你面前。 我們一般都會先借助設計思維來弄清楚你的需求是什么,我們到底要幫你解決什么問題,走哪條路,用哪種技術能讓我們最快到達目的地。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我來補充一下。我們在大中華區做過很多場設計思維工作坊,為的是幫客戶把想法做結構化的梳理,然后給出一些成型的步驟和遞進計劃,以此幫客戶實現小步創新,而后一步步幫他們實現大的轉型。 傳統企業很難進行顛覆式創新或轉型,一般都是漸進迭代式的。我們會幫這些企業在盡量降低風險的前提下,短期內實現業務價值,然后鼓勵它們再做進一步的投入,一起來合作創新。 而對于一些互聯網公司,如果它們想借助更好的平臺和觸點來融入更大的生態中,則可以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接入SAP的平臺中,我們可以與它們在某個點上或某個行業中一起去推動顛覆式創新。 有很多創新企業在SAP的云平臺上做應用開發,在這上面你可能看不到一丁點SAP的影子,只看到它們的應用,但其實背后是SAP的云平臺為它們賦能來實現這些創新應用的。 《商業評論》:在你們心目中,智慧企業或者說智能企業是個什么樣子?數據在其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許多搞智能的人也都在思考技術所能帶來的業務。在我看來,“智能”的意思就是“先對某些事有所了解,然后去應用它們”,要分兩步走。 智慧企業很大程度上基于數據,若是你什么都不了解,你就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通常我們一上來就會跟客戶討論,你們的數據戰略是什么?你們的數據是哪個領域的?這些數據能產生價值嗎?沒有可應用的數據,智慧企業就是空中樓閣。數據戰略是所有智慧企業的基石。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剛才John說數據是所有智慧企業的基石,的確如此,有了數據,我們才能做分析,才能做決策。 John的團隊有幾十位數據科學家,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行業和專業。通常,這些數據科學家會面對面地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客戶,幫助他們去實現數據的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我曾接觸過一個客戶,他們搜集了每一個出廠的設備數據,電壓、震動、設備維修,卻不知道怎么去實現數據的價值。 我們首先從商業模式上,通過設計思維幫他們去梳理;然后基于SAP對不同商業環境的了解,從大的商業環境著眼,整合其他資源一起來幫助這個客戶提高運營效率,增加利潤,占領更多市場,甚至開啟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這才是智慧企業應有的樣子,也是數據的價值所在。 《商業評論》:智慧企業對領導力有什么新要求嗎?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智慧企業要求其領導者具備更多的客戶視角,而且要更多考慮“How”(如何做),不是“What”(做什么)。 我們大多數技術型領導者都懂技術,對他們而言,再復雜的技術理解起來都不算難,相比之下,如何在企業中應用這些技術才是最關鍵的。 我在全球各地開會時,總會遇到一些全球最大的客戶,他們擁有全球最大的業務,可我還是會看到他們存在的某些問題,這些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從A到B的旅程非常艱辛,不能光靠制定項目計劃書的人,也不能光靠執行計劃的人,說到底起決定作用的都是一些非技術的東西,比如人們用很多年養成的一些做事的方式。 通常,技術變革要花三四年時間來完成,現在我們要求人們改變,而且是快速改變,最好三四個月就能搞定,這對組織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我們的很多客戶都在按照傳統應用18個月的發布周期在運營,但云技術和應用,我們現在每兩周就會迭代更新一次。新技術將人們帶到新時代,思考速度更快,更有創新能力,更加關注業務。 正因如此,我們在與一些企業合作時,不只給他們技術,告訴他們怎么做,我們還會幫助他們如何自己去做。 對有些客戶企業,SAP只是將設計思維這一步引薦給他們,他們非常喜歡,其實我們只是幫他們打造自己的設計思維能力,我們的目的是讓客戶自己掌握這一方法論來迎接新世界。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其實所有一切,人、技術和流程都是與業務相關的。當我們談論變革創新時,你會發現這四個因素每個都在變,這是很難掌控的。 人的思維和想法在變,技術是大家都不了解的新技術,而傳統業務要用到這些新技術,業務流程會發生變化,業務方向也要做調整。 所以,你很難在某個點上決定將來要怎么做,所有因素都在動態的過程中。 就像某個軟件開發,到目前為止這可能是個不錯的創意,但到下一個迭代,我們必須做一些調整,人、技術、流程和業務方向都要調整,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果是純粹的傳統業務,會好一些,一個做了30年的業務,每年的收入就這么多,要提高毛利和收入,我們有現成的方案就可以幫你解決。 但是,如果是轉型新業務,就必須做新的解決方案,這時你會發現所有因素都在變動,這需要創新能力。SAP的服務和新技術正是基于對客戶業務的了解,來幫他們實現轉型。 《商業評論》:你們二位多次提到設計思維,可以為我們的讀者解說一下嗎?設計思維為何那么重要?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設計思維其實是對最終用戶抱有的一種同理心。你要懂最終用戶,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 我們許多客戶與他們的客戶(最終用戶)打交道時都會遇到一些關鍵問題,如果我們知道最終用戶是誰,他們的興奮點在哪里,痛點又在哪里,我們就有了技術應用的配方,就能夠勝出。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終端消費者,什么東西讓我們開心,我們就會多買一些,這很容易理解。 我們在買東西時可能會一時沖動,但當我們每個月只有一點點預算時,就會用理性來控制自己的感性決策。 設計思維在SAP不是新鮮玩意兒,我們用了很多年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這些經驗為驅動我們的客戶以及他們的客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商業評論》:SAP的云平臺是業務邏輯和業務集成的平臺,這個云平臺會對客戶創新和數字化轉型起到什么作用?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我在SAP云平臺已經干了好些年了,親歷了云平臺的巨大成長,目前有超過10,000個活躍用戶在SAP云平臺上運行。 我們在SAP的應用中用了很多新技術,像機器學習、物聯網以及通過“數字機器人”實現業務流程自動化的RPA技術。 我們在所有應用之間采取了通用一體化策略,用了標準的UX(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戶設計體驗)。這也是SAP的策略。所有這些技術在我們的云平臺上都是現成的。我們雖是SAP的云平臺,但也可以用它來驅動云端應用的創新。 這種組合對SAP業務戰略來說十分關鍵。我們可以將自己現成的應用給客戶,使其能夠基于SAP系統,快速擴展、快速創新他們自己的上層。 假設你是SAP的客戶,你可以在我們的云平臺上運行自己的ERP,你的ERP也許已經用了10年了,但我們不會一下子對你的整個系統做徹底更新,而是只在云平臺上對其進行擴展,創建一些小的應用程序用于創新就可以了。 這個工作一周內就能完成,不用等上一年。這個方式很受我們的客戶歡迎,使用我們平臺的人目前十分踴躍,相當數量的客戶已經習慣了用這些套件來開發應用。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John的意思是SAP云平臺在幫助客戶創新方面有三種方式。 第一,如果客戶是傳統業務模式,你要是有問題,那么SAP也有解決方案,我們就把方案給你,幫你解決問題,我們還會經常邀請咨詢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來做。 但是現在通常碰到的問題是,不管是客戶還是SAP,往前走的路或業務模式都還在探索當中,所以我們就有了第二種方式,是跟客戶一起去探索和創新,去實現未來的業務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很多創新想法、創新工具、合作推廣的模式,相對來說比以前更復雜,風險更大,所以我們會采用設計思維和漸進式創新模式,這也是為了幫客戶在現有模式下實現漸進的迭代式創新。 還有第三種,就是顛覆式創新,前面我也講過,如果客戶原本的業務模式就是顛覆式的,比如做車聯網的,要實現車生態,那我們也會把SAP對行業知識和技術的了解與客戶共享,一起合作,用創新去驅動市場。 《商業評論》:SAP云平臺在助力客戶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方面有成功實踐的例子嗎?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有很多。我本人最喜歡的是與殼牌公司(Shell)合作的一個例子。我們乘飛機等候起飛時,常常從舷窗看到停機坪有人給飛機加油。 很多加油人員是通過紙質的文書系統來獲悉他們要做的事,做完之后再在紙上做記錄,這些數據要花24?48小時才能傳送到供應鏈系統。 乘飛機的人都希望飛機的加油系統安全有保障,不要出現斷油的情況。 于是,我們就與殼牌一起,嘗試加快這些數據傳送到供應鏈的速度。我們為停機坪的加油人員發明了一個很簡單的應用,使他們能更便捷地讀取數據和輸入數據,而且可以讓數據即時傳送到供應鏈中。 這個項目沒花多長時間就做成了。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移動應用,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操作,這個應用是專門用在戶外的,因為有的地方停機坪地面溫度超過40度,而在加拿大的某些地方停機坪地面溫度可能會低至零下40度,有了這款應用,什么惡劣條件都不耽誤數據傳輸。 這是一個快速創新的小例子,這種例子SAP有成百上千個。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John的例子很有說服力。SAP的云平臺是一個PaaS(Platform-as-a-Service),即平臺服務,上面有很多應用接口,包括大數據、對移動應用的開發、機器學習,等等。 SAP已經把這些嵌入到我們自己的應用當中了,但是對于其他客戶或軟件開發商,他們可以用這些平臺能力去開發智能應用。 John舉的飛機加油的例子,從前端與系統的聯動和對接,到跟后面的供應鏈和航油供應商的對接,全程實現數據傳輸的電子化和自動化,就是SAP云平臺為企業賦能的例子。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SAP云平臺是一個互聯、互通、對接和賦能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幫企業打造創新能力,對接不同的創新應用,甚至對接一些開源或開放應用。 《商業評論》:作為SAP全球團隊的一員,你與中國客戶接觸下來對他們的印象如何?《商業評論》作為中國領先的商業媒體,擁有成千上萬名受眾,他們中有企業家,還有企業高管,其中不乏SAP的現有客戶和潛在客戶,你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呢? John Gibson SAP P&T 全球COE負責人 我每年都會去全球各地拜訪客戶,像中國及其周邊國家,還有歐洲、中東,美國??每次來中國我都很興奮,與中國客戶一起工作,那種感覺也棒極了。 他們都非常聰明,懂技術,而且特別熱愛新技術。聰明好學的客戶加上SAP的經驗和技術,這是一個多美妙的組合啊。 中國客戶另一個令我印象至深的特點是,他們的執行力很強,他們堅定地前行,而且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與我們的風格很契合,我們也想干事,也想助力客戶共同成長。 Andrew(徐哲)經常跟我說,要多給中國市場分派些資源,要多來中國走走看看。這不,我就照做了,這次云大會我們召集了SAP全球最優秀的資源來中國,與中國一些頂級的客戶互動,看看如何能幫到他們。 我希望《商業評論》的讀者至少知道SAP現在在做什么,將來要做什么。全球絕大多數大企業都在用SAP軟件,貴刊的讀者企業十有八九也在用,我們很高興與大家交流,為大家提供咨詢服務。 《商業評論》:近年許多在華的外資企業出于各種原因紛紛采取了收縮戰略,而SAP卻在今年啟動了“中國加速計劃”,相比之下,這個計劃顯得格外耐人尋味,能否跟我們說說這個計劃的意義何在?前景如何?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SAP的CEO孟鼎銘(Bill McDermott)常說中國是SAP的第二故鄉。我們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Mark Gibbs)也總提到“中國速度”,事實也是如此。 在中國,各種事物的更新迭代簡直太快了。坦白地講,我們全球的速度都跟不上中國速度,所以SAP才擬定了“中國加速計劃”。 SAP增加了對中國業務的投入,包括人員、辦公設施。未來你會看到SAP將在中國中部、西部和北部開設更多的辦公室,招聘更多當地人才。 SAP中國研究院是僅次于SAP德國總部研究院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今后中國開發的很多應用在服務更多中國客戶的同時,還將輸出給全球各地的客戶。 《商業評論》:根據你的行業經驗和洞察,請你預測一下接下來的行業發展趨勢會如何?企業要想在這波趨勢中生存發展,需要具備什么關鍵能力?SAP又將如何馭浪而行呢? 徐哲 SAP全球副總裁 我從軟件行業和SAP自身兩個層面來說吧。首先,過去十年,人們看到互聯網企業一些To C業務的泡沫化成長,其市場份額和增長之快令人震驚。 但近兩年人們也看到To C的紅利在中國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企業更多轉向To B。如果我們去看美國和其他成熟市場,將會發現它們的To B業務一直非常大。 SAP是一個專注于To B業務的公司,或者叫To B To C,我們最近接觸到的一些客戶就是面向最終用戶的。這是我看到的大趨勢。 再從SAP自身發展趨勢來說,云肯定是我們的大方向。當然SAP一些傳統上比較強的主干業務也會加速向云端進軍。我們在中國上線的云平臺就是來支撐這些上層應用的。 SAP絕不是一個純粹的工具或技術型公司,也不想做只依賴技術的公司。很多好技術,如果應用不好,是無法幫我們客戶和我們自己實現價值的。 像AI和區塊鏈,最重要是要在行業中找到好的應用場景來實現其價值,而這也是最難的。SAP一直在為此努力,只有幫客戶實現了價值,我們自己才能實現價值。 所以,無論大趨勢走向如何,也無論公司方向如何,最根本的能力還是要能幫助客戶企業更高效地提升業務,如此才能實現共贏。 文章來源:世界經理人 作者:劉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