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香烟,万宝路多少钱一包,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燃烧的香烟

科技創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時間:2021-03-03  發布者:sdszbzz 

    飛行4.75億公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現環繞火星,并按計劃實施“繞、著、巡”的火星探測任務,不斷刷新翱翔九天的中國高度;

  時速600公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實力詮釋越來越快的中國速度;

  下潛10909米,可以同時搭載3人下潛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向世界展示自主創新的中國深度;

  …………

  “十三五”時期,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取得一個個標志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5年來,我國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升到59.5%,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實力躍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的旋律激昂澎湃。我國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涌現的重大創新成果,讓中國人倍感自豪。“嫦娥”探月、“北斗”組網、“神舟”飛天、“天眼”巡空、“蛟龍”入海、“鯤龍”擊水……一批“國之重器”紛紛亮相;鐵基超導、量子信息、干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多領域涌現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顯著加強——

  “十三五”收官之年,量子科技領域再傳佳音。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九章”只需200秒,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表示:“近年來我國在量子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關鍵在于不斷加強基礎研究。”

  5年來,我國加大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磁約束核聚變大科學裝置多項試驗取得突破,“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等建成使用,不斷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

  這是一幅令人難忘的畫面。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凼,群山環繞中,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靜靜矗立。作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天眼”自2016年9月25日啟用以來,已發現279顆脈沖星,是同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兩倍多。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總開關,是科技創新的不竭源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龍海波說。

  “十三五”以來,我國將基礎研究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2015年的1.42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21萬億元,基礎研究經費增長一倍以上,2019年達到1336億元。“從0到1”的突破越來越多,科技實力逐步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取得新進展——

  月球背面什么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篇章。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懷揣取自月球的樣品,成功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著陸區域。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面對復雜未知的地月空間環境,面對深遠空間的測控通信等難題,探月工程研制隊伍敢于創新,勇于探索,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了系列原創性空間科學成果。中國探月工程已實現“六戰六捷”。

  “十三五”時期,我國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國產計算機部分核心部件具備替代能力,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雪龍二號首航南極,“天鯤號”首次試航,悟空、墨子、碳衛星等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一項項振奮人心的成就,彰顯中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與信心。

  支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5G通話、4K面板、高清攝像頭、麥克風陣列……春節期間,廣東深圳一家火鍋店的“云包間”火了。在這里,顧客可與親友在線同屏、遠程互動,超低的音畫時延甚至比眨眼的時間更短。這份“云上團圓”的獨特體驗,大部分源自“中國創造”。

  “十三五”時期,我國大力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重大專項引領重點領域跨越發展——

  “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傳輸領域,我們5年內6次實現世界領先,由‘十二五’末的T級容量躍升至如今的P比特級超大容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信息通信技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5G、高端光電子、集成電路芯片等領域均有突破,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5年來,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帶動下,我國國產芯片、操作系統和計算機整機自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5G成功商用,建成基站71.8萬個,全球占比近七成;一批高端機床裝備研制成功;掌握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高溫氣冷堆世界領先;自主研發235個新藥……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相繼問世,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添薪助力。

  科技有力支撐產業升級——

  “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離不開科技創新能力。”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表示,2016年以來,聯想集團已幫助50余家中小型部件制造商進行智能化改造,還為上百家大型制造企業提供數據智能解決方案。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等有力推動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5年來,我國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引領作用日益增強。我國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躋身世界前列,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應用。接續換擋的發展動能、迭代成長的科學技術、蓬勃興旺的創新創造,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開辟經濟增長的新天地。2016—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我國科技創新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正逐步建立起來。”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不僅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還應該主動在基礎研究、基礎技術和底層創新上下硬功夫。

  5年來,我國創新要素不斷向企業集聚。2019年,各類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6921.8億元,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76.4%,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22.5萬家。2020年,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共24.6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2.2萬件。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把目光投向科技,把創新作為自身發展的生命線。

  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新生態

  “十三五”時期,我國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一攬子真招、實招、硬招擲地有聲。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形成了從法律、政策、措施到行動的完整落實體系,進一步釋放了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的巨大潛力。”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這樣總結“十三五”科技體制改革“成績單”。

  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釋放創新創造活力——

  “填表少了、審批快了、跑腿少了,報銷簡單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宏偉說,自從經費調整審批權下放,再也不用把大量精力放在經費預算和報銷上,有更多時間做育種研究。

  改進經費管理,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5年來,我國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不斷優化,提高間接費用比例、設立經費“包干制”試點等措施贏得科研人員好評。

  改革評價體系,人才評價不再“唯論文”。5年來,我國穩步推進科技“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實施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逐步建立起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

  賦予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5年來,我國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44所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擴大科研自主權改革試點。一系列舉措極大激發了人才的創新活力,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涌現。

  創新創業加速聚集,科技創富效應明顯——

  “知識更加值錢。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實施,科研人員最多能獲得九成左右的成果轉化收益。我們學院不少計算機專利通過企業實現了轉化,大家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更高了。”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馮丹表示。

  “十三五”時期,我國持續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激勵政策深入實施,涌現出一大批超億元的成果轉化案例,讓科研人員也能“名利雙收”。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市場超過1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首次邁向2萬億元臺階,是2012年的3.5倍。

  5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創業形成新生態,創新創業政策更加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有效促進了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科技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步伐加快。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夠乘勢而上,勇攀高峰,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科學技術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書寫更加恢弘的科技自立自強新篇章。

消息來源/國資委

源根石化結尾圖.jpg

版權所有: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 魯ICP備17016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