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印發《“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推進方案》提出,到2022年,在“5G+工業互聯網”領域打造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內網建設改造覆蓋10個重點行業,形成至少20大典型工業應用場景,培育形成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疊加、互促共進、倍增發展的創新態勢。 “5G將開啟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新時代,工業互聯網是5G最主要應用場景,兩者融合發展已成為產業界探索的重要方向,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說。 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加快推動5G應用,工業是重點領域。美國正加快布局5G技術在制造業、智能交通等領域應用;歐盟積極推進5G應用試驗,涉及工業、農業、智慧城市等多個場景;日本重點推動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韓國也發布了“5G+戰略”,智慧工廠和無人駕駛汽車成為其發展重點。當前,我國5G和工業互聯網均實現與主要國家同時起步、同步發展。 劉多認為,5G支撐應用場景由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由移動互聯網向移動物聯網拓展,可滿足海量信息采集、大數據處理和遠程控制等需求,大量數據的收集和處理將逐步縮小技術差距帶來的產品和服務差異。隨著“5G+工業互聯網”逐漸向農業、服務業等領域滲透,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并進一步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探索步伐正在加快。截至今年11月21日,全國已開通5G基站11.3萬個,預計年底將達到13萬個。目前,我國具備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超過50家,重點平臺的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突破65萬臺、平均注冊用戶數50萬、平均工業APP數1950個。基礎電信企業與大型工業企業強強聯合,在多個行業加快布局,已形成20余種融合應用類型,重點聚焦工業制造、能源電網、智慧港口等領域。 劉多表示,整體看,我國“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起步早、基礎好,應用已逐漸由巡檢、監控等外圍環節向生產控制、質量檢測等生產內部環節延伸。隨著融合應用不斷深入,已初步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為引領,魯豫一帶、川渝一帶、湘鄂一帶積極推進的“兩區三帶多點”集群化發展格局。 “但是,發展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劉多分析說,一方面,5G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和盈利模式仍有待進一步探索,影響了工業企業對5G的理解程度和發展積極性。另一方面,5G剛剛邁入商用階段,技術產業生態尚未完全成形。例如,5G芯片、模組還未成熟,且沒有實現面向工業領域的標準化,直接影響5G工業產品或裝備研發。此外,5G在工廠內網絡部署架構、網絡配置模式、上行帶寬不足等關鍵問題尚待解決。 當前,我國“5G+工業互聯網”正在起步。劉多建議,要按照512工程實施方案相關要求,強化基于5G企業內網建設改造的測試、評估、應用咨詢服務能力,引導建設技術測試床和行業測試床,打造典型工業應用場景,支撐好5G戰略、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等重大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 “要加快利用5G技術開展工廠內網絡改造部署,加快工廠內5G網絡環境建設,為融合發展提供設施資源保障。”劉多表示,應建立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研發體系、創新中心或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匯聚各類研發資源,提升研發效率和成果轉化水平。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5G+工業互聯網”領域,為融合發展提供多渠道資金保障。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網 本網編輯 何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