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中,華為結合公司近幾十年通訊技術的進步,概述華為 伴隨2G/3G/4G以及未來即將使用的5G網絡基站技術發展。一下內容節選自《白皮書》 華為認為,持續創新是華為基業長青的基石。長期持續以客戶為中心的研發創新,是華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華為公司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在產業領域的多個方向做到了技術和解決方案世界領先,這是華為多年以來堅持戰略投入、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 2018年華為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72。從30年前一個小的民營企業發展成為世界500強,成功的因素有多種,但關鍵一條是:長期重視研發投入。 華為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研究,堅持將每年收入的10%以上,近年約15%投入到研發。2018年,華為在研發方面投入了1,000多億人民幣,在《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4800億人民幣(約730億美元)。研發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身在跑道就必須一直跑下去。未來幾年,華為每年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50~200億美元。相應的,華為公司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和授權數量也持續增長。持續的投入到今天開花結果,轉化為我們向客戶持續提供創新產品、高效服務的能力。目前,華為的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 2009年,華為投入6億美元啟動5G技術和標準的研究;2016年后,又追加投資14億美元,用于加快端到端5G商用產品的研發。至此,華為已率先投資20億美元進行5G研發。超過了美國和歐洲主要設備供應商5G研發的投資總和。 華為每年在科研投入上很大,現在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有15000人左右從事基礎研究,他們是把金錢變成知識。這方面的經費大約在30-50億美元。與之相承的,華為還有6萬多產品研發人員,他們把知識變成商品,從而再換回金錢來。 基礎研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個基礎理論變成大產業,往往要經歷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但凡求短期收益、計較短期投入產出比,就不可能去投入基礎研究。從投入的角度,企業需要足夠的戰略耐性,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來源:119IT 何洋/整理、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