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香烟,万宝路多少钱一包,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燃烧的香烟

周其仁:產業轉移邏輯不可逆,中國企業家如何殺出重圍

時間:2022-05-24  發布者:sdszbzz 

520.jpg

01.占領消費者心智,品牌影響力比產地更重要

現在大家都關心的大話題是中國世界工廠何去何從,前景在哪里?這是不管國際國內都關心的話題。我們再把題目縮小一點,佛山制造何去何從?佛山的民營企業何去何從?這是跟在座企業家有關系的。

改革開放以后,佛山制造的成就非常顯著。但是把時間尺度往前拉,把歷史看得遠一點,其實中國制造早在古代就很厲害。雖說中國是以農立國,但是從今天全球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農產品在世界上并不怎么有名。中國古時候在世界上有名的就是制造。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還有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絲綢是非常具有獨到性的工業制造產品,瓷器也是工業制造產品。

古代佛山就是中國天下四大聚之一、四大名鎮之一,其他的還有蘇州、漢口、景德鎮等,蘇州有絲綢業,漢口有冶鐵業,景德鎮做瓷器,佛山有廣鍋也有陶瓷,都是制造業。我曾經參觀過南海一號沉船,一船全是made in China的工業制造品。

但是我們作為后人來看整個中國制造的歷史,我們是有遺憾的。它不僅僅是在近代落伍。在近代沒有落伍之前,回過頭去看,我們留下什么了?我們都知道佛山很厲害,這個地名很厲害,蘇州很厲害,漢口很厲害,都是地名很厲害。但是有一家知名的商號嗎?有一家知名的企業嗎?有一家知名的品牌嗎?

今天的消費者買一個蘋果手機,會關心蘋果手機在哪生產嗎?會關心蘋果公司在哪里注冊的嗎?有些人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不關心。我們買一件衣服,會關心它是哪個牌子,但是并不關心它到底是在哪里造的。

這件事情要引起關注,它會影響我們今天對制造業何去何從的理解。這不是我們供給方愿意這樣,是消費者愿意這樣,是市場買家愿意這樣,客戶愿意這樣,這個潮流我們只有適應。

今天我們問中國瓷器哪個公司最厲害,可能很多人回答是景德鎮,但是具體景德鎮哪個公司,很難說得上來。我曾經和佛山企業家一起參觀過荷蘭代爾夫特皇家藍瓷公司。這家公司一年就600萬歐元的收入,我們去的企業家做的生意都比這大。但是參觀完還是很有感觸,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傳承了300多年,把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供給英國皇家、俄國克里姆林宮等重要場所,被用于許多國際外交重要場合。

我們整個中國制造歷史,它到底缺在什么地方?也有很好的制造,當年也有工程師,也有設計師,也有工匠。我們今天所有的努力,我們祖先都努力過,但是為什么沒能留下一個好牌子,沒能留下在消費者心智中會長久起作用的影響力。這個事情要去分析。

02.民營企業轉型,要從親緣維系走向契約約束

回過頭看,我們更多是用傳統的人際關系在做工業產品。家族關系、親屬關系,這是人類最早的組織方式。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們古代整個國家組織都是按親緣組織起來的,它內生就是不穩定的。

科達公司董事長邊程前面講到的一點我很受觸動,不要以為親情關系能做事,親情關系就是親情關系,休息的時候親情不可或缺,但是用親情去做事是不合適的。靠親情關系維系,一旦親情關系出問題,誰也救不了。在香港、澳門很多家族打遺產官司,所以我們看到有些公司是怎么起來最后就怎么倒塌。整個過程不斷有生有死,最后成就以地名為主的產業園區或者叫產業帶、產業圈,但是留不下一個好牌子。

所以不光是技術要改進,產品要改進,關鍵是文化、組織也要改進。所謂轉型就是轉這個型。

我們民營企業怎么起家的?不就是靠兄弟、親戚、朋友、老鄉、同學,用最現成的人際關系來做事,出發點都是這樣。如果當年沒做成,那“死”了就“死”了,但是成了反而是問題。財富大了怎么駕馭?怎么用更厲害的人,怎么去打更大的市場?

邊程董事長講到的科達經驗,應該引起高度重視。不靠親情靠什么?他剛才有一個詞很關鍵,要用共同的志向,不一定有親屬關系。不是親屬關系怎么能結成一個組織,靠契約關系,志同道合,契約約束。

這個是最重要的轉變,不管你怎么起家的,一定要完成這個轉變。要從親屬關系的信任,轉成沒有親屬關系的信任。其實沒有親屬關系的信任,可以比親屬關系還可靠,要靠奮斗目標、戰略、紀律、契約來約束。這是今天我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

其次,我們用親情來連接我們的眼界,容易自我設限。我們在佛山調研從優秀的企業家那里學到一句話,拿著世界地圖做事情,不要自我設限。企業創辦在佛山,不意味著產品只能賣在佛山,不意味著產品只能賣在中國,沒有這個道理。

科達制造能夠殺出重圍,第一就是不要局限在一個狹小的市場里頭,要不斷地擴展市場。邊程董事長分享說,科達之所以能夠從低潮走出來,就是遠在低潮之前布局了非洲,而非洲戰略比意想中還要成功得早。

03.產業轉移不會停,企業要走出去尋找更大的機會

我經常說,最現代的產業就跟最古代的游牧業一樣,是走來走去的。工業革命,從英國發起,很快就蔓延到德國,德國是后起的,美國是后起的。美國起來以后,要素價格都貴了,然后產業轉移到日本,再到韓國,再到中國臺灣,亞洲四小龍就起來了。接著中國改革開放,珠三角、長三角就起來了。

重要的是,這個邏輯沒有停下來,它還會走。越南、印度、老撾也是一樣的。其實工業革命以后,就是通過產業轉移,造福全人類。

這里面有一條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產業轉移的時候,它是一些要素跟一些要素在另外一個地方結合。產業轉移是怎么轉移的呢,回想我們當年,是先有一批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老板過來,先有一批日本、韓國的企業過來。

今天中國的企業家先殺出重圍的,就有責任把我們的工業制造的能力、管理的能力帶到新的地方去,讓原來不能享受的人口享受這種產品,這是使命。如果沒有企業家,光有便宜的勞動力,光有便宜的土地,不能成就產業轉移。

這兩年我一再呼吁,不要讓疫情把我們的視野和活動范圍都擋在了狹小的空間里,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出去,觸角要伸出去,你不出去怎么知道會不會有機會。

上個月我訪問了申洲國際,寧波的一家企業,也是針織行業,跟我在佛山張槎看的針織行業是一個行當的。申洲國際的老板也是農民企業家,家族企業起步,現在做到什么程度呢?它最令人羨慕的地方是,不需要銷售部門,全是大客戶、全球知名品牌派人駐扎在廠里盯貨,這個月這條線給我,下個月那條線給我,不盯著就搶不到。生意做到這個程度,那是一種境界,也是努力的結果。

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有一個經驗之談,他很早就在越南布局,一開始去的時候發現就不行,這個地方沒法發展。在國內發展這么順,到了一個新地方處處不順,所以他們第一波去的全部回來了,但是后來不甘心,再去就留下來了。

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很重要的,他們在越南的產能已經超過寧波產區的產能。在去年1月受疫情影響,寧波產區無法按期完成訂單時,全靠越南的工廠完成了供應。所以馬建榮說要隔離也還要出去,并且還要到老撾去布局。

我覺得這個事情要引起佛山企業家的高度關注。我們的觸角、眼光和信息不要被疫情限制住,如果我們整個產業都是眼睛看不遠,耳朵聽不清,未來發展的很多機會可能就沒了。

邊程董事長講到了非洲建廠,當年投當年建當年盈利,為什么?因為本地缺,而我們這里明顯過剩。這兩天我們在張槎調研發現,其實在沒有疫情的時候,原來也過剩20%,也是開工不足的。行業都“殺”成這樣了,還有什么毛利,沒有毛利怎么投入,怎么做研發,哪里還有明天。那只能靠熬,中國人熬的本事大概是世界一流,這也是可敬的,也是要肯定的。

但是光靠熬你出不了頭,一定要“殺”出一些好公司。用戶變了,消費者買東西的時候不在乎是哪里造的,在乎這個東西好不好,靠不靠得住,新鮮不新鮮,亮麗不亮麗,這個不可改變。因為消費者對品牌的關注,所以產業界要出好公司,要出好品牌,而不能靠地域、靠親屬、靠親緣、靠老鄉、靠行政區劃來做產業。

04.企業要練“平常功夫”,“關鍵少數”的決策者要練“非常功夫”

邊程董事長講了科達發展的三個法寶。

第一是戰略,戰略不可能都對,但是至少要做到對的多一點。每家公司都做過各種各樣的投資,要總結經驗教訓。犯錯誤不奇怪,但是不能重復犯致命性的錯誤。

第二是要有文化支撐戰略。戰略如果沒有隊伍,沒有文化可以支撐,那就只是寫在墻上,遇到調整的時候隊伍跟不上,信任跟不上。

第三是企業中做決策的“關鍵少數”非常重要。現在這種局面,企業中誰當家長,怎么當家,分量就出來了。形勢好的時候領導者的水平高低不太重要。現在是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的問題,領導者就很重要。

接下來怎么辦,要設想幾種情況。假如目前的局面還有6個月,你能不能撐下去?1年呢?3年呢?各種情況下,你準備怎么應對,有沒有預案?你不能聽天由命、走哪算哪,人腦決策就是這個時候見分曉的。

現在預測沒有用了,很多事情預測不到。所以決策順序要倒過來,第一要有準備,為壞事做準備,好事情不要做太大準備,意想不到的壞事來了,你能不能對付?第二是應變,不管你準備得怎么樣,實際發生的順序,前后輕重都可能不一樣。第三才是預測和計劃。剛才邊程董事長提到決策的“關鍵少數”,在座的董事長、總經理在這個時候是最重要的。

前不久,佛山市工商聯組織一個小分隊去了一趟公牛,我們發現公牛在向一家叫丹納赫的美國工業咨詢公司學習精益。丹納赫重新定義了豐田創造的精益生產,練就了一套工具,它前后投資了大概700家制造業企業,用精益化辦法改造以后,股價的增值比巴菲特的投資成績還好。

中國有很多留學生曾在丹納赫就業,后來有部分出來了,組建了一家面向中國市場的工業咨詢公司,幫助中國企業做精益化,其中第一個客戶就是美的集團,現在美的已經培養出許多精益化工程師。

現在產品降價,要素漲價,怎么辦?你對誰喊話都不能讓價格不漲,把你管的事情解決就能幫你渡過難關。我們去看了公牛集團很受觸動,后來就把公牛和美的的精益專家,還有幫助他們做精益化的工業咨詢公司的專家請來向佛山的企業家介紹精益化。

今天借這個機會再重復一下這個話題,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怎么辦?通過精益化從“干毛巾”里擠點水出來,增加工人的向心力,減少企業的不當投資,這一招非常好。

還是一句話:向死而生、練平常功夫。只要企業活著就天天練,越是恐慌、越是不確定的時候,就越要讓工人有事情干。如果你天天說明天會怎樣(糟糕),工人們的精神會垮掉。

當然老總光有平常功夫還不夠,決策者,也就是邊程董事長說的“關鍵少數”,還要練一練“非常功夫”,要拓展市場、把觸角伸出去。未來世界的變化誰也不知道,出了問題就會有新的機會。你不進入市場,你就不知道這個東西行不行。但凡有可能,企業就要“打”出去、把觸角伸出去。

國內已經明顯產能過剩,我去年訪問佛山一家鋁材企業,了解到95%的鋁原材料是進口的,我們加工出來再賣到全世界。別人掙的是原材料的錢,能買你多少產品?這種模式能持久嗎?制造業為什么在全世界會走來走去?因為就業、稅收、附加價值,哪個國家都想要,光你要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制造業一定要走出去。

就像當年其他地方轉移到我們這里來一樣,現在輪到中國的企業家把資源、組織能力帶向廣闊地帶。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不會吃虧的,走出去投資的收益也有一部分會回來。就像科達在非洲的投資收益回來了,最后還是對國民經濟有幫助的,我們千萬不能狹隘。


信息來源:智能制造


版權所有: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 魯ICP備17016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