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香烟,万宝路多少钱一包,金陵十二钗香烟价格,燃烧的香烟

數說70年,看齊魯巨變

時間:2019-09-18  發布者:sdszbzz 

全省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43.8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7.6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344.4倍;現在我省1天創造的財富量,相當于1952年全年的4.8倍……70年櫛風沐雨,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齊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八大發展戰略,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9月16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山東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介紹我省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行業各領域發展成就。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服務業占比或將超50%

  產業體系健全完備是山東經濟的一大特點,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新中國成立70年來,山東三次產業結構經歷了“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調整變遷。
  糧食產量由1949年的174億斤提升到2018年的1063.9億斤,連續5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穩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產量占全國的12%,水果占全國的11%,水產品占全國的13%,均居全國第一位;農產品出口達到1150.3億元,占全國的22%,連續20年領跑全國。
  “全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總數分別達到20.3萬家和6.4萬家,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3%。現代農業發展不斷加快。”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關兆泉介紹。
  新中國成立初期,山東工業總產值只有9.2億元,原煤170萬噸,原油0.11萬噸,鋼材產量634噸。如今,山東已經由昔日極端落后的農業省份成長為工業大省,成為全國重要的化工、建材、醫藥、裝備制造生產基地,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6.8億元提高到2018年的2.89萬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了2620倍。
  據了解,目前我省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的全部41個工業大類和197個工業中類。其中,輕工、化工、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兩萬億元,冶金、紡織、電子信息行業均超過萬億元。
  2018年,全省原油產量2231萬噸,鋼材產量9600萬噸,分別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2萬倍和16萬倍。
  “2018年,全省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79萬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6.5:44:49.5,預計今年服務業占比將首次突破50%。”關兆泉介紹,改革開放初期,我省約8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1995年以前轉移勞動力主要流向工業,1996年-2010年流向工業、服務業的數量大體相當,2010年以后主要流向服務業。目前,我省三次產業就業比例達到29.1:35.4:35.5,其中新增就業中70%來自服務業。
創新驅動發展能力顯著提高
科研經費超歐盟15國平均水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動能轉換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撐帶動。
  “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山東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成績突出。”省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張中英介紹,除了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長,創新主體數量和投入也顯著增加。
  據介紹,2000年-2018年,全省研究與試驗經費從52億元增長到1643.3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15%,超過2017年歐盟15國平均水平。2018年,通過省級創新券給予使用共享科研設施與儀器費用補助過億元,推動全省900余家企業、科研機構的4000多臺(套)科研設施與儀器實現共享,在全國率先實現與國家重大科研設施和大型科研設施與儀器網絡平臺的對接,共享單位和儀器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近年來,山東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不斷加快構建,創新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全省有研發(R&D)活動的單位數接近1萬家,高技術企業中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達到1001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由2014年的3410家增長到2018年的8916家,提升了2.6倍,居全國第6位。
  同時,我省創新平臺體系不斷完善。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16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1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89家,累計培育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713家,企業技術中心1973家;科技人才隊伍迅速壯大。全省研發人員由2000年的9.1萬人增長到50萬人,提高了近6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由2000年的6.3萬人增長到38.6萬人,提高6.1倍。
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去年外電入魯698.9億千瓦時,相當于減煤3000萬噸

  基礎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和標志。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全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關兆泉介紹,近年來,我省以加密、提速、擴通道為重點,著力構建“四橫五縱”綜合運輸大通道,山東交通發展進入了歷史上在建項目最多、在建里程最長、投資力度最大的一個時期。
  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鐵路營運里程達到6222公里,其中高速鐵路營運里程1747公里,居全國第5位;公路通車里程27.6萬公里,居全國第2位,其中高速公路達到6057.4公里;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3個年吞吐量過4億噸大港的省份,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6.1億噸,居全國第2位;擁有運輸機場9個、通用機場6個,開通航線676條。山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山東省港口集團先后掛牌成立,全省機場、港口整合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今年7月22日,涉及濮陽至濟南、菏澤至蘭考兩條線路的新建高鐵獲批,山東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市市通高鐵的目標。”關兆泉表示。
  加強輸配電網建設和改造力度,協調推進“外電入魯”。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錫盟至濟南、榆橫至濰坊、扎魯特至青州、上海廟至臨沂“兩交兩直”特高壓送電通道,以及辛安至聊城、黃驊至濱州、寧東至青島三條超高壓送電通道,2018年接受電量698.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12%,相當于減少省內煤炭消耗約3000萬噸。
  水利設施不斷完善。南水北調山東段干線工程2013年底正式通水,膠東調水主體工程實現貫通,輻射全省的“T”型水網骨干框架逐步形成;在全國率先完成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工程,新增供水能力近20億立方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規劃任務目標。


信息來源:大眾日報

本網編輯 何洋/整理

版權所有: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協會 魯ICP備1701678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