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創新、發展、轉型成為兩化融合推進的主關鍵詞,兩化融合總體水平邁上新臺階,各地區、各行業、各規模、各類型的企業兩化融合發展各有特色,以智能制造、互聯網+為當前推進重點的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化融合是推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選擇,隨著國際競爭愈演愈烈和科技創新加速,以及國家信息化發展綱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指導意見等文件的出臺和落地實施,“十三五”兩化融合發展又將出現跨越式的提升和突破。
一、兩化融合將實現中等水平的全面跨越
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首次突破50達到50.7。不同類型企業的兩化融合水平參差不齊,預計“十三五”末期,各類型企業兩化融合水平都將超過中值線,我國兩化融合將實現中等水平的全面跨越。具體來看,2016年,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已突破中等水平,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不斷提速,有望在短期內實現中等水平跨越;裝備行業和原材料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得分突破50,達到中等水平,消費品行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得分為49.2,較2015年增長3.1%,預計2017年將超過50;江蘇、山東、廣東、上海、浙江、福建、北京、天津等8個省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得分突破50,邁入中等水平。
二、兩化融合向“綜合集成”發展的進程提速
進入“十三五”以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實現單項覆蓋階段向集成提升階段的跨越,達到兩化融合的高級發展階段,兩化融合向“綜合集成”發展的進程提速。2016年,17.8%的企業進入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階段,較2015年增長3.2個百分點,而2015年較上年增長1.2個百分點,漲幅環比增長近兩倍,預計“十三五”末期,我國處于集成提升以上階段企業比例將達到約30%,“十四五”末期(到2025年)將達到50%。
大中型企業和國有企業在兩化融合發展進程實現“綜合集成”跨越中起到重要作用,與小微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相比,實現“綜合集成”跨越加速明顯。2016年,大型企業進入集成提升及以上階段的企業占到41.5%,中型企業占到25.9%,分別較上年增長7.4、4.6個百分點,近兩年大中型企業突破集成提升跨越的企業占比的平均漲幅比小微型企業高出一倍。分行業來看,原材料、裝備行業實現“綜合集成”跨越加速明顯。2016年,能源、電子信息、裝備行業中處在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32.5%、26.2%、19.3%,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與2015年相比,能源和裝備行業處在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占比增長明顯,漲幅分別達到3.8、4.2個百分點,此外,原材料行業增長也較為顯著,達到3.5個百分點。
三、兩化融合績效產出將進入集中顯現期
企業推進兩化融合是一個長期過程,在兩化融合建設前期往往需要較高的投入,在短期內難以獲得明顯的競爭力提升,但隨著兩化融合的持續推進,兩化融合效益效能會逐步顯現并持續擴大。當企業兩化融合達到集成提升以上階段時,能夠實現兩化融合效能效益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競爭力和經濟社會效益將實現臺階式躍升及躍升后的加速上揚。可以預計,兩化融合對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的突破性提升將集中爆發,企業將充分感受到兩化深度融合帶來的巨大成效,促進企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一方面,我國進入集成提升以上階段的企業比例穩步增長,相比2015年,2016年進入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數量占比增長了3.2個百分點,預計2020年將達到30%。另一方面,已經進入集成提升以上階段的企業效能效益更加凸顯,2016年,17.8%的企業兩化融合進入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發展階段,比其他階段企業競爭力高出13.2%,經濟社會效益高出11.7%(2015年,進入了集成提升和創新突破發展階段的企業,比其他階段企業競爭力高出11.5%,經濟社會效益高出10.8%)。
四、兩化融合加速推動制造業價值鏈重構
伴隨著兩化融合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拓展,制造企業價值鏈將加速全面重構,基于兩化融合的研發設計和服務等所創造的附加值有望迎來突破性增長。
研發設計方面,產品生命周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能夠促進研發設計流程優化、數據積累和模式創新,隨著產品生命周期各環節數字化工具引入、深入應用與相互集成的逐步實現,新產品研發設計周期下降5%~10%,研發設計能力不斷提高。2015年,我國離散行業49.8%的企業開展了產品設計數字化工具引入并初級應用,實現產品生命周期各環節數據互通和業務集成的企業比例分別為20.0%、7.4%。預計2020年我國離散行業接近90%的企業能夠在產品設計環節引入數字化工具并開展初級應用,實現產品生命周期各環節數據互通和業務集成的企業比例可達39.3%、14.9%,對于新產品研發創新周期縮短的促進效果將進一步顯現,企業研發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研發創新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將日益顯著。
服務方面,隨著互聯網等在制造業領域的快速滲透,越來越多制造企業開始探索服務化轉型,拓展了產品價值空間,創新制造企業商業模式。與2015年相比,2016年我國開展遠程在線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網絡精準營銷、個性化定制等服務化轉型的企業比例分別增長了1.9、1.5、0.7、1.2個百分點,增速分別為9.9%、12.3%、8.8%、28.6%。“十三五”期間,隨著一部分先開展服務化轉型企業經驗與成果的普及推廣,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速度將不斷加快,服務形式將不斷豐富,預計到2020年,遠程在線服務的普及率將達到45.6%,個性化定制服務的普及率將達到13.2%,電子商務普及率將達75.0%,服務為制造企業帶來的附加值將取得新的突破。
五、企業推動兩化融合正在從技術導向向全要素優化轉變
企業推進兩化融合的過程不僅是技術滲透和融合的問題,更是一個優化和創新企業戰略、組織、流程、業務模式,以適應信息技術變革和信息時代發展趨勢的管理問題。
資源、業務、戰略的管控是企業一體化運營的重要方面。2016年,基于統一信息平臺實現企業內外部資源協同共享、業務集中管控、戰略閉環管控的企業分別達到64.9%、63.1%、48.1%,接近或超過半數,當前我國企業一體化運營的信息化普及情況比較樂觀。資源集中管控方面,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能夠實現內部資源全局動態優化配置的企業占到26.7%,在這部分企業中,有超過一半的企業能夠實現企業內部和外部資源的全面協同和共享應用;業務集中管控方面,通過統一的信息平臺能夠實現業務全局動態協同優化的企業占26.0%,12.7%的企業能夠實現與產業鏈相關方面的業務全面在線協同;戰略閉環管控方面,能夠實現戰略、管理、執行、操作的閉環管控和持續優化的企業也占到了14.0%。
信息化時代,數據已成為企業的基礎性生產要素,而數據的管理能力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目前我國企業對于數據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開發利用不斷加深,數據日益成為企業生產、經營和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決策方式也從傳統的經驗式決策轉變為利用信息化手段基于企業內外部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化綜合決策。
企業推進兩化融合,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思維和信息化手段,對企業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和重構,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管理上的職能協同,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壁壘,建立全新的基于業務流程的組織結構。雖然目前我國還有接近半數的企業處在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科層制管理模式,但是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在“流程化”的組織模式上展開進一步的探索,8.7%的企業探索更為柔性的網絡化企業組織模式,呈現出組織功能單元虛擬化、組織要素分散化、組織形式彈性化和網絡化、企業之間以及企業與消費者之間邊界模糊化等特征。
六、智能制造和互聯網化轉型穩中有進
2016年,我國互聯網化指數為32.7,較上年增長7.5%,智能制造就緒率為5.1%,較上年增長0.7個百分點。依據近三年的變化趨勢,預計2020年我國互聯網化指數達到47.3,智能制造就緒率達到6.0%。由此可見,我國互聯網化發展和智能制造探索雖然進展緩慢,但已有所突破。作為影響智能制造就緒水平的關鍵指標,2016年,我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實現管控集成的企業比例、實現產供銷集成的企業比例分別為45.7%、18.7%、22.9%,較2015年增加0.3、0.7、0.9個百分點,作為影響企業互聯網化的關鍵指標,2016年數據應用、用戶參與、組織創新和企業互聯的得分分別為38.7、25.1、28.3、35.8,較2015年分別提高4.5%、12.0%、15.2%、5.3%。
對冶金、石化、建材、機械、汽車等十個重點行業2014至2016年的互聯網化指數進行測算,發現汽車、食品、石化、電子、醫藥等五個行業的互聯網化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6年的互聯網化指數分別達到42.4、36.3、36.2、34.8、34.7。不同行業互聯網化水平差距逐步加大,電子、輕工、汽車、石化、機械、紡織等行業互聯網化指數增長方面表現最為搶眼,近三年的平均增速分別達到10.9%、9.8%、9.8%、9.5%、6.8%,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這些行業產品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其連接用戶、獲取用戶數據、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方面提供了有利條件,互聯網化轉型進程將不斷加速,同時推動行業內新型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目前,在汽車領域,東風、長安等企業與華為合作,共同研發智能汽車觸摸屏和操作系統;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汽車”及相關應用服務領域開展合作。在家電領域,TCL集團已牽手萬達擬在智慧家庭、互聯網商業等領域發力;海爾聯手魅族科技同攻智能家居、互聯網金融。
對冶金、石化、建材、機械、汽車等十個重點行業2014至2016年的智能制造就緒率進行測算,2016年電子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最高,達8.5%;石化、醫藥、汽車行業的智能制造就緒率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四川長虹、九江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多家企業已啟動智能工廠建設,青島海爾的沈陽冰箱互聯工廠成為全球家電行業首個智能互聯工廠。從2014至2016年各行業智能制造就緒率的發展情況來看,石化、交通設備制造等行業的智能制造就緒率提升幅度最大,智能制造就緒率提升2.2、1.6個百分點,有望成為未來幾年引領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行業。“十三五”期間,各行業需要結合行業共性特征在關鍵環節或短板上取得突破。電子行業重點是要加強工藝設計環節的信息化應用,提高研發與制造的集成水平;石化、建材行業重點是要進一步普及制造執行系統,提升管控集成水平;醫藥行業、鋼鐵行業重點是要深化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化應用,提升產供銷集成水平;機械行業、紡織行業、食品行業則是要重點提高生產設備數字化率和聯網率,進一步提高關鍵工序數控化率。
(本網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