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字,正在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助力,也在為未來的中國經濟蓄力。 連日來,新華社派出多路調研小分隊深入基層一線,觸摸到創新前沿,也感受到活力迸發,中國經濟的新動能正在加快壯大。 創新的“硬核”邏輯 “我們能夠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善于創新研發的技術團隊。”對這一點,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建兵體會越來越深。 久吾高科掌握了陶瓷膜等膜材料及膜分離領域的核心技術,其主導產品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約45%,穩居第一位,在醫藥、化工、食品、環保等領域均獲得廣泛應用。 “核心技術靠化緣要不來!” “我們正在核心技術上下苦功夫!” ……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面對外部貿易保護主義逆風,內部轉型升級壓力,企業不約而同談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對掌握核心技術的認識在加深,不少也正在全力攻堅核心技術,讓自己的創新越來越“硬核”。 不僅是企業,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例如,山東聚焦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全鏈條,通過“抓點”“提標”“擴面”,著力打造支持知識產權政策的“組合拳”。 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首位、“2018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17位……中國的創新趨勢越來越明顯,且越來越在核心領域深耕細作。 今年6月,中國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作為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創新的集中領域,5G的發展將支撐應用場景由移動互聯網向移動物聯網拓展。目前我國5G中頻段系統設備、終端芯片、智能手機處于全球產業第一梯隊。 此外,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表示,工信部將推動加強軟件工程方法、底層算法等基礎理論創新,突破一批核心關鍵軟件,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和市場影響力的大型軟件企業。 與市場更精準對接 8塊巨大的屏幕上,實時數字不斷滾動,產品好評率、合作伙伴質量指數、物流配送質量指數等數以億計的信息流在這里匯總、分析,形成可執行的指令分發到供應商、物流、分裝車間等各個環節…… 借助互聯網數字技術,三只松鼠正在從一家純電商企業轉型為一個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企業,通過打造這樣的云平臺,將眾多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和消費者的喜好連接。 企業是經濟最基礎、最活躍的細胞,隨著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打開一扇扇新窗口,鉆進市場里尋找新機遇,釋放新動能,提升競爭力。 新動能的壯大過程,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越來越起決定性作用的過程。當前,新動能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中國的市場潛力也在同步釋放。 未來,人們會想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 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推進,未來的房子將被賦予智能化操作系統,變成有“智慧”、會“思考”的房子,能分辨主人當前的生活狀態,觸發相應的智能生活場景。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說,注意到當前行業內一些企業正在向提供智能社區、智慧家庭方向邁進,北新將緊跟這一趨勢,探索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推動綠色建材生產、智能家居和智慧建筑體系建設。 今年1至5月,雖然我國汽車產銷量同比下降13.01%和12.95%,但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增長46%和41.51%,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增長51.99%和44.07%。由此可見,一場與消費升級相關的結構性變化正在汽車領域發生。 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近9億勞動力、8億網民、1億多戶市場主體……強大的國內市場,消費升級帶來巨大機遇,新動能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滋潤新動能壯大的土壤 將一種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動力鋰電池技術推向市場,這是由中國科學院孵化的企業——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建的初衷。 然而,衛藍總經理俞會根向記者坦言:“作為中小初創企業,衛藍與所有企業一樣,除了知識產權等一些軟資產,沒有足夠的抵押物,一度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 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是創新主體,民營經濟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是孕育新動能的主體。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以拓寬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雙創”企業獲得貸款渠道,推動緩解融資難問題,并就擴大知識產權融資作出部署,無疑為衛藍這樣的中小高科技企業帶來了曙光。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發放的民營企業貸款占新發放的公司類貸款的51.48%。預計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今后還將繼續呈上升趨勢。 業務覆蓋航空航天、電子信息、通用設備等十多個行業領域,79萬種設備接入,支持六大類39萬多個行業的機理模型的調用…… 作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通過幫助企業上云,帶動產業鏈上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產業競爭新優勢。 航天云網董事長于亮說,隨著上云企業數量增加,云平臺將匯聚設備、產線、企業以及工人、設計師、創客等海量資源,可以提供供需對接、制造服務等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巨大的協同創新平臺正在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逐漸成熟、完善,成為各類企業創新的熱土。 企業主動創新,行業共謀創新,政府密集出臺的政策也讓企業輕松上陣—— 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放寬市場準入、優化營商環境;打破行政壁壘,讓各類創新要素自由流動…… 助力新動能壯大的合力正在形成。調研中,不少企業表示,越來越感知到創新土壤的新變化,找到自己的新方向。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網 本網編輯 何洋/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