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路徑,也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必要途徑。就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以及數字經濟在制造業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給予了分析解答,現將原文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學習。 中國財富網訊(湯谷涵)8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2018世界創新科技大會上表示,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是發展數字經濟,也就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
8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2018世界創新科技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他指出,數字經濟意味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是我國新時代、新經濟的顯著的特征,也是全球發展的趨勢,更是我們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國家戰略。 如何發展數字經濟? 李毅中談到,發展數字經濟就是要抓好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些尖端科技,使與工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從而催生出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對于我國現階段數字經濟的發展,他總結了三方面的成效。 第一,中國的信息產業高速發展,為數字經濟提供了技術支撐和裝備的保障。信息產業包括電信設備的制造業、通訊業、軟件業和互聯網產業;去年全國的GDP是82.7萬億,其中7萬億是信息產業貢獻的。 第二,企業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工業互聯網企業近年來已經開始關注工業制造業的跨界融合。例如,阿里云2016年7月出臺了BT工業系統,依靠算法和網絡的優勢,指導企業通過數據的分析、計算,并提出改進意見。 第三,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標志性指標大幅度提升。例如,中國制造2025有三個重要指標,一是研發設計用數字化工具的普及率,在2013年是52%,今年上半年是67.4%;二是同期關鍵工序的數控率,由27%提高到了47.8%;三是寬帶普及率,固定寬帶的光纖入戶率達到86.7%,移動寬帶已經現在普及率達到了86.3%,網絡單位流量的資費下降46.2%,這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目標。 另外,制造業每萬名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的數量也接近了世界平均水平,在2013年每一萬名工人擁有23臺機器人,現在是50臺。每萬人擁有的發明專利數,由2013年的4.02件到去年的9.8件,翻了一倍多。 同時,李毅中也指出了我國數字經濟面臨的發展瓶頸。“支撐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創新技術仍然受制于人。我們的產業結構仍處于中低端,比如,在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集成電路、基礎軟件、數據處理分析,可視化呈現等各方面,中國與國外先進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高端專用芯片95%依靠進口。下一步要加快大規模集成電路、5G、智能傳感和控制、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攻關,進一步提升發展數字經濟的技術支撐。此外,我國大部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意識不足,需要相關的引導和支持。不少企業對數字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的認識不夠,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不深,大數據企業對工業領域的需求了解不到位。我建議加強對數字化轉型典型的交流推廣,引導工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加強合作,開發應用方案。” 他表示,兼具大數據理論知識和工業經驗的專業復合人才和兼具行業和數字知識的新型產業工人極度匱乏,大量傳統工人面臨失業下崗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好提高效率和保障就業的關系。據法國就業指導委員會測算,到2025年因為數字化,法國會減少300萬個工作崗位,大概占法國就業崗位的10%。而貴陽高新區,數字經濟的崗位和為數字經濟服務的崗位,加起來增加了4.2萬個,他們的經驗值得總結。
來源:中國財富網 編輯/寒 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