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主導產業。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在黨的正確路線方針、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機械工業經歷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與改革開放40多年的跨越發展,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發展成就斐然。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經濟日報對中國機械工業的發展進行了專題報道。本篇是對濰柴集團的報道。 2021年5月25日,投資20億元,涵蓋前沿基礎研究、新能源、新工藝、新材料、智能制造等試驗檢測能力的濰柴動力未來科技試驗檢測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濰柴全面加速邁向科技創新“無人區”。 濰柴創建于1946年,濰柴人敢闖敢拼、敢啃硬骨頭,1956年成功研制6160型中速柴油機,填補了我國中速柴油機空白;1984年國家引進重型汽車項目,濰柴承擔了其中重型發動機研制生產任務,為其后中國重卡和工程機械行業提供了自主可控的澎湃動力。1998年,濰柴遭遇危機,經過大刀闊斧推進國企改革,創造了高速高質量增長的“濰柴奇跡”。奇跡的背后,是“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迸發出來的磅礴力量。 近日,山東重工集團召開“立軍令狀”“揭榜掛帥”推進會,旗下濰柴集團拿出14個急需攻關的科技項目立下“軍令狀”,并細化分解成40多個“揭榜掛帥”項目。對此,濰柴集團將拿出1.6億元對研發人員進行獎勵。“此舉將提高濰柴核心技術競爭力,縮短產品投放市場時間。據預測,項目進行期間,我們的研發速度將提升一倍,項目完成后,我們的成果產出將提升兩倍。”濰柴動力總裁助理、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孫楠楠說。 在濰柴,誰有本事就能拉起隊伍揭榜競標攻克技術難關。這次從事氣體發動機開發的工程師趙宏恩就成功競標:“一旦競標成功就意味著立下‘軍令狀’,對開發指標及時間節點有嚴格限定。”趙宏恩告訴記者,濰柴激勵研發人員勇闖“無人區”,中標人可以調集企業一切可調動的人力、技術資源,來加速開發進度。 眼下,濰柴動力“三高”試驗隊正如火如荼開展高原試驗,工程師畢世高和高紅臣分別帶著兩支隊伍在西寧和格爾木,對兩款國六新發動機進行各類性能測試和標定。“‘三高’試驗是發動機研發的關鍵一環,試驗隊常年在高溫、高寒、高原極限環境下,開展發動機及配套整車標定和測試驗證工作,提出設計改進創新方案,保障新研發產品的超強適應性和可靠性。”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三高”試驗隊隊長呂文芝告訴記者,十幾年來,這支試驗隊完成了企業幾乎所有系列產品的極限環境試驗,產品獲得了市場和客戶認可。 從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藍擎”動力誕生,到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突破50%熱效率的商業化柴油機,如今濰柴正向技術創新的高峰奮力挺進,為中國裝備制造注入澎湃動力。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 |